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3日消息,日本社会民主党党首福岛瑞穗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强烈抗议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存立危机事态”的错误发言。 最近,日本政坛又起了风波。22号这天,社会民主党党首福岛瑞穗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直接点名批评首相高市早苗,原因就是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上关于“存立危机事态”的发言。 其实,这四个字在日本政坛并不陌生,但这次因为高市早苗的身份和她的表达方式,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各种讨论一下子热闹起来。 早在2015年,日本国会就通过了安保法案,给自卫队开了口子,允许他们在“存立危机事态”下出动,介入集体自卫。 不过,这个“存立危机事态”到底怎么界定,历届政府都说得很小心,没人愿意把话说死。 就在11月下旬,国会一场激烈的答辩上,高市早苗主动提到“存立危机事态”,表示只要判断到了这种情况,自卫队就可以依照法律行动。 她强调,日本宪法第九条明明写着放弃战争权利,扩大自卫队权限必须小心谨慎。 她这番话一出来,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有支持她的,也有认为政府必须强硬的。 其实,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这场争论不是突然冒出来的。20号内阁刚开完会,就有议员当面质疑政府是不是在悄悄放宽安全政策。 高市早苗当时回应说,政府坚持宪法原则,但也要根据国际形势灵活调整。她没点名具体国家,但谁都知道,最近东亚局势复杂,邻近国家军事动态频繁,日本社会压力很大。 这几年,日本对外防务政策不断变化,背后有现实压力。安倍晋三主政时,安保法案通过后,日本自卫队的权限扩展不少。 但官方一直强调,“存立危机事态”是极端情况下的最后手段,不会随便用。 接下来,首相官邸并没有直接回应福岛瑞穗的批评,只是在23号的记者会上由官房长官重申,政府一切会依法依宪办事,也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表面上看,政府没有明确表态,但这种回答其实是日本政治的常规操作,既不松口,也不给对手抓手,留点空间以后灵活调整。 围绕“存立危机事态”这个说法,日本社会其实早就有争议。主流媒体分析认为,这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宪法原则与实际安全需求之间反复权衡。 很多专家受访时都说,法律解释需要更明确,不能让社会因为模糊表述而产生不安。 尤其是现在,东亚局势紧张,日本面临的安全压力比以前都大。朝鲜半岛导弹试射、周边大国关系变化,都让日本不得不重新考虑安全政策。 在这样的气氛下,福岛瑞穗等在野党议员担心,如果政府把“存立危机事态”解释得太宽,将来很容易变成自卫队行动的挡箭牌。 她们要求政府必须明确界限,不能给外界留下日本要突破和平宪法的印象。 其实,日本社会对安全政策一直分歧严重,保守派觉得国家安全要紧,不能等威胁来了再动手,而进步派和一部分民间组织则坚定支持和平宪法,担心任何扩大自卫队权限的行为会让日本走向危险。 更有意思的是,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内部其实也在讨论,怎么把“存立危机事态”说得既不过于宽泛,也不让自卫队束手束脚。 太宽了,国际社会会担心日本要突破宪法,影响邻国关系;太窄了,真遇到紧急情况又容易应对不及时。可以说,怎么在宪法和现实之间找平衡,成了日本安全政策的核心难题。 在这场风波里,宪法第九条又被拉出来讨论。很多法律学者都认为,第九条虽然写明日本放弃战争权利,但也给政府留了一点解释空间。 关键看政府怎么用,既要顾及宪法精神,也要应对实际安全挑战。专家们普遍建议,政府要提高政策透明度,把问题说清楚,避免让社会产生误解甚至恐慌。 11月初,美国国务院和日本防卫省还联合声明,强调当前国际安全局势敏感,日本有必要调整政策。 至于后续政策怎么走,日本政府目前没有公布新计划。23号日媒报道,官房长官又重申,政府会严格依照法律和宪法,不会单方面扩展自卫队权限。 相关政策调整还要经过国会和社会充分讨论,没有官方新举措。各界普遍希望政府能加强和社会的沟通,及时解释政策,别让民众无端担心。 虽然政府没有正面回应,但通过官房长官的表态,表明政策短期内不会有大动作。 日本主流媒体和专家认为,安全政策调整要在宪法和实际需求中找平衡,政策透明、社会共识才是关键。 对我国来说,密切关注日本安全政策走向,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地区局势,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参考;日本社民党党首发文抗议高市早苗错误言论——海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