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急于从乌克兰抽身?美国对乌克兰“降温”,不是突然翻脸,而是算清大账后的战略调整。过去三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上千亿美元援助,送去上百套“海马斯”火箭炮、数万枚“标枪”和“毒刺”导弹,并提供关键情报,帮助乌军打击克里米亚军港、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但如今,乌军反攻受挫,西方武器库存见底,美国也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美国真正的战略重心在中国,亚太才是主战场。它不可能在欧洲和亚洲“两线烧钱”。 因此,美国正加快从欧洲抽身,将F-35战机、爱国者防空系统、远程导弹等先进装备转向亚太。在冲绳部署“堤丰”中导系统,射程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在菲律宾新增4个军事基地——卡加延省、伊莎贝拉省、巴拉望省和棉兰老岛北部,覆盖南海、台海和西太关键海域,可部署侦察机、轰炸机和导弹系统,强化“第一岛链”封锁。 俄罗斯对此迅速反应:将西部精锐部队部分调往远东,在南千岛群岛部署“堡垒”反舰导弹和S-400防空系统;加强与朝鲜军事合作,可能以武器换炮弹;与中国海军联合巡航,推动“反美朋友圈”。在乌克兰,俄方毫不退让,持续猛攻恰西夫亚尔,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打击后勤,拒绝任何不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地归属的“和平方案”。 美国并非抛弃乌克兰,而是从“全力支持”转为“有限维持”,确保其不败即可。真正的战略较量,已全面转向亚太。这场大国博弈,才刚刚进入深水区。
G20峰会变"独角戏":高市早苗被中国"不见",美国盟友撤走导弹G20峰会还
【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