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碰撞已成定局! 如今局势是:美国想回撤重整内政,但东方大国不答应!你在经济上压我,我就拉你进军备泥潭,你断芯片,我就造导弹;你封高科,我就搞军武,就是要逼美国两难:要么砸钱守霸权,要么眼睁睁地看地盘被蚕食。 2018年的春天,一则来自白宫的消息突然炸了全球经贸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拍着桌子宣布对中国动手,目标直指中国正在崛起的科技产业。 这份带着强硬姿态的声明里明确写着,要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的1300多个税号几乎全是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器人这些高科技领域的核心产品,明摆着就是要卡住中国科技升级的脖子。 消息一出,全球股市跟着震动,谁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普通的贸易摩擦,是冲着中国科技命脉来的硬仗。 就在美国公布关税清单的几个小时后,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就来了,没有半句废话,直接甩出了对等反制清单——同样是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同样加征25%关税,而清单上的大豆、汽车、化工品,全是打在美国产业命门上的要害。 要知道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们全靠大豆出口吃饭,中国可是他们最大的买家,消息传到爱荷华州的农场时,不少农户看着仓库里堆成山的大豆直跺脚。 底特律的汽车巨头更是急得连夜开会,要知道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全球销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下关税一加,成本上去了,销量肯定得受影响。特朗普本想靠关税打个措手不及,没想到中国的反击来得这么快、这么准,连白宫官员都赶紧出来“灭火”,解释说后续还有公示期,可这已经挡不住市场的恐慌了。 关税战的硝烟还没散,美国就把矛头对准了具体的企业,2019年的那个夏天,华为突然被列入了美国的“实体清单”,简单说就是美国政府下了禁令,本国所有企业都不能给华为供应高端芯片。 这一招可比关税狠多了,当时华为的手机业务正风生水起,高端机型全靠进口的高端芯片撑着,突然断供就像被人掐住了喉咙。 可谁也没想到,华为早就留了后手,深圳总部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的灯几乎24小时没灭过,原本按部就班推进的麒麟处理器自研项目,一下子提到了最高优先级。 科技上的打压来得凶,中国的国防力量也没闲着,毕竟硬实力才是说话的底气。就在华为被卡脖子的同一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里,一枚新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冲云霄,这就是后来让美国反导系统头疼不已的东风-17导弹。 跟传统导弹不一样,它的飞行轨迹根本没法预测,高超音速的速度让美国现有的反导系统完全跟不上节奏,等于给美国的防御网撕开了一个口子。这背后是中国军费的精准投入,不是盲目加码,而是全用在了关键技术突破上,东风-17的成功上天,就是在告诉外界,想靠技术封锁压制中国,门都没有。 美国见一招不成又来一招,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又把中芯国际列入了实体清单,明确限制向它出口用于10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设备和材料,想从芯片制造的源头彻底封死中国的路。 当时美国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说得理直气壮,仿佛这样就能彻底打断中国的芯片产业链。可他们没料到,中芯国际早就开始布局成熟制程的自主化,虽然先进制程暂时受影响,但手机、汽车等常用的中低端芯片产能不仅没降,反而在不断提升。 更让人意外的是,广东的无人机工厂里已经一片热火朝天,珠海紫燕这样的企业正开足马力组装无人直升机,这些能扛7级海风、载重12公斤的“空中机器人”,不光能用于海上巡查,还能搭载设备执行边境巡逻、特种作战等任务,军用能力一步步提升,2020年甚至推出了全球首款5G氢动力无人直升机,硬生生在另一个赛道实现了反超。 从2018年到2020年这三年,美国的打压一次比一次狠,从关税到实体清单,从芯片到制造,几乎把能想到的招都用遍了。不可否认,中国企业确实吃了不少苦,华为的高端手机一度缺货,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研发也慢了下来,不少依赖进口设备的工厂也曾陷入停滞。 但就像被压得越狠弹得越高的弹簧,这些打压反而逼出了中国科技的“狠劲”——麒麟处理器的自研进度肉眼可见地加快,东风-17的高超音速技术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的国防实力,广东的无人机产业更是从跟跑变成了领跑,连土耳其的防务集团都主动上门合作。 现在回头看那段日子,美国原本想靠贸易措施和技术封锁拦住中国科技崛起的脚步,结果反而成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催化剂”。关税战让中国看清了供应链自主的重要性,实体清单让企业明白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而东风-17和无人机的突破则证明,只要肯投入、肯钻研,中国科技总能找到破局的路。 就像当年谁也没想到中国能在高超音速领域弯道超车一样,现在也没人敢低估中国科技破局的能力,毕竟越压越犟,从来都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