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县城里冒出不少挂着“山姆蓝”招牌的超市,走近一看,菱形标志里写的不是“Sa

在心里种鲜花 2025-11-23 16:18:31

最近,县城里冒出不少挂着“山姆蓝”招牌的超市,走近一看,菱形标志里写的不是“Sam’s Club”,而是“好品优选”,山姆标志性的蓝绿“”被倒置成两座小山。这些“山寨山姆”里,货架上摆着山姆同款瑞士卷、麻薯,甚至还有胖东来、奥乐齐的商品,俨然成了网红超市集合店。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商品价格普遍比山姆官方贵50%—100%,比如山姆App上59.9元的橄榄油,这里卖129元,但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这背后藏着县城中产的消费逻辑。对他们来说,山姆早已不是单纯的超市,而是“中产生活”的符号。二十年前,县城人追捧沃尔玛;十年前,港货店的繁体字包装是时尚;如今,印着“Quality guaranteed by Sam’s Club”的标签,成了新的身份标签。就像一位消费者说的:“在县城,山姆商品是社交货币,买它不是为了吃,是为了证明自己‘和一线城市同步’。”这种心理需求,让他们愿意为溢价买单——多花的钱,买的是“中产身份”的入场券。 但这场狂欢里,隐患也不少。个体代购用私家车运输,冷链断链导致熟食变质;山寨门店模仿logo,涉嫌商标侵权;消费者买到问题商品,维权无门。更讽刺的是,山姆官方一边划清界限,一边默许门店给代购“开绿灯”——有北京网友发帖称,山姆工作人员把代购称为“大客”,甚至默认他们扫货后“剩多少卖多少”。这种“暧昧”态度,本质是借山寨店低成本下沉市场,等培养够用户后,再收割红利。 说到底,山寨山姆的火爆,是县城消费升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产物。但消费升级不该是“买贵的就是好的”,更不该是“打擦边球的山寨”。 (来源:新浪微博)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在心里种鲜花

在心里种鲜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