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1日,美国首次对中日关系进行表态,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汤米・皮戈特称:“美国对美日同盟和日本防卫的承诺坚定不移,范围包括钓鱼岛列岛 这两天,汤米·皮戈特突然跳出来,高调说了一句,美日同盟“坚如磐石”,还特意把“尖阁诸岛”点名,这话一出来,日本媒体立刻兴奋,仿佛美国马上要替他们冲在第一线。 可别被热闹的氛围带偏,这句表态更像是美国惯用的“嘴炮外交”,不用花钱,还能让日本觉得“我没被忘”,华盛顿最擅长这种低成本操作。 把时间往前拉一点就更清楚了,中美刚在贸易、禁毒、大豆等问题上缓了一口气,两国谈得算不上热乎,但至少不撕脸,就在这个时间点,美国突然谈钓鱼岛,看起来像给日本撑腰,其实更多是给中国“递个话”,合作可以继续,但别指望我们只顾你这边。 换句话说,美国是两头都不想得罪,又想两头都占便宜。 表面上听着硬气,内容完全是另一码事,皮戈特刻意强调的是“管辖权”,却避开“主权”,圈内人一听就明白,他们把责任压得死死的,能说的话全部说了,不敢说的一个字都不碰。 真要帮日本,美国早就能做点实事,比如多进口海鲜、在关税上放松、在军事上增加投入,这些动真金白银的事,美国从未愿意做,它最愿意做的,就是说几句漂亮话。 其实美国这次的动作,不少观察者心里都有数,倒不是突然对日本热情,而是三种心思交叉在一起。 最近日本在对华动作上显得心虚,空中、海上的对峙,日本越来越吃不住劲,美国看在眼里,也知道东京需要一点“精神支撑”,美国一句话,就能让日本继续冲在前头。 另外,高市早苗最近动作很积极,言论越来越靠近美国想要的路线,美国自然愿意给她一点“政治信号”,提醒她继续扮演那个替自己挡风的角色。 还有一点很现实,中美之间的重要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美国可以腾出手在印太再活动活动,这段时间美国看起来安静,只是暂时收敛,不是改变战略,它一向如此,等节奏稳定,就继续往前推。 但再来看美国自己,它在亚太的战略越来越矛盾,嘴上说“盟友关系多重要”,实际投入少得可怜,军费舍不得花,风险不愿承担,责任全推给盟友。 过去一些国家在关键时刻等不到美国的支持,心里早就打鼓了。 现在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再怎么说,真正愿不愿意动手没人敢保证,连日本内部都有不少声音怀疑,真要是擦枪走火,美国会不会只是再发表一份声明,然后让日本自己扛。 华盛顿这些年爱画饼,越来越多盟友吃得厌,这饼迟早会砸到自己头上。 再看东亚最近的局面,紧绷得不像话,空中战略飞行越来越多,海上各国船只彼此盯着,几乎天天在比谁离谁更近一米,日方巡逻机四处绕,中国海警正常巡航,美国军机也常常在附近晃。 在这种局势下,真正能稳住局面的,不是美国的那些漂亮话,而是沟通管道能不能畅通,战争往往不是因为谁“故意挑起”,而是误判叠加误判,最后谁也收不住。 所以皮戈特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力量展示,更像是外交背景音,美国要维持存在感,日本要获得心理支撑,中国要避免局势被牵着跑,每一方都在算计。 东亚不会因为一句“坚如磐石”就改变走向,也不会因为某一方多说两句就稳定下来,真正重要的是:别让误判积累到不可逆的程度,别让热点变成火点。 美国的表态,看似把话说满,其实留了很多空,日本听着热闹,中国听着冷静,美国自己拿捏分寸,听明白这些,才能看清背后的真实逻辑。 这就是现实世界的外交,不靠嗓门大,靠谁算得更准。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