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怎么就差点撂倒一个千亿房企?中国平安和华夏幸福,这对曾经的金童玉女,如今彻底撕破了脸。 这事儿,说起来简直像一部商战狗血剧。 故事的开头,小得有点可笑。一家叫龙成建设的施工队,给华夏幸福干活,被欠了417万工程款。这笔钱,对曾经的华夏幸福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但今时不同往日,要不回来了。 于是,龙成建设一纸诉状,申请让华夏幸福“破产重整”。 你可能会问,400多万就能逼死一个公司?关键不在钱,在于这是个绝佳的借口。 华夏幸福自己心里门儿清,它身上背着的,是两千多亿还不起的巨债!绝大部分债主(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跟它谈好了怎么慢慢还。 但总有那么些谈不拢的“硬骨头”。怎么办?华夏幸福正好借这400万的由头,主动躺进法院的“破产保护”程序。这样一来,就能用法律手段,强行让所有债主,包括那些不听话的,统一接受重组方案。 说白了,就是借个小钱的机会,办一件清理千亿债务的大事。 这步棋,狠! 但这一招,惹毛了另一个主角——中国平安。 华夏幸福发公告说“对预重整没意见”,可它的一位董事,由中国平安派去的王葳,居然在报纸上登声明说:“我完全不知情!这是违规操作!” 并且直接向监管部门投诉了。 这就尴尬了。好比一家公司开董事会,所有成员都举手同意了,结果散会后,其中一个核心成员跑到大街上拿着喇叭喊:“刚才那会不算!我没同意!” 平安为啥这么生气?因为它虽然是华夏幸福法律上的第一大股东(占了25%的股份),但从来就没真正拿到过话语权。 公司的实控权,一直牢牢握在创始人王文学手里。 这次“被蒙在鼓里”,等于彻底撕下了最后一层遮羞布,表明平安在这个“家”里,根本说不上话。 这才是最让平安心滴血的地方。 2018年,平安作为“白马骑士”,豪掷近180亿入股华夏幸福,指望着强强联合。当时股价接近24块。可现在呢?华夏幸福的股价只剩2块8。光股价,平安就亏了168亿。 这还不算完。2021年华夏幸福第一次暴雷时,平安就已经一次性地计提了432亿的损失。里外里一算,平安这七年,整整亏了600个亿! 本以为是一场“幸福”的联姻,结果却陷入了“不平安”的泥潭。 从亲密无间到对簿公堂,妥妥的商界“七年之痒”。 这场大戏告诉我们什么? ① 别信表面风光:千亿资产,可能都压在卖不掉的土地和楼盘上,口袋里连400万现金都掏不出来。现金流,才是企业的命脉。 ②资本说话不一定算数:你钱多、股份多,不代表你就能掌控公司。碰上创始人牢牢掌控的局面,大股东也可能沦为“冤大头”。 ③时代变了:过去那种靠高杠杆、疯狂拿地、快速扩张的房地产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任何违背经济规律、盲目扩张的企业,哪怕曾经再辉煌,也难逃一劫。 如今,平安正在拼命减持股份,准备割肉离场。而华夏幸福,则想尽一切办法,要在破产重整中求得一线生机。 这场大戏还没落幕,但它已经给所有投资者和企业上了一课:投资有风险,联姻需谨慎。光看名字“幸福”和“平安”好听没用,过日子,还得看实实在在的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