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电话那头带着哭腔的“儿子”说撞了人,哪位当妈的能不心急如焚?曹大妈当时的感觉

知阅小筑 2025-11-22 17:55:00

听到电话那头带着哭腔的“儿子”说撞了人,哪位当妈的能不心急如焚?曹大妈当时的感觉,咱们可能没法完全体会,但那种脑袋“嗡”的一声、心瞬间提到嗓子眼的慌乱,很多人或许能想象一二。万幸的是,就在曹大妈差点拿出养老钱去“救”儿子的紧要关头,她猛然想起社区民警反复叮嘱的防骗知识,多了个心眼,赶紧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上真正的儿子,这才揭穿了骗局,保住了辛苦积攒的十万块钱。这种利用父母对子女本能的、毫无保留的爱来设局的行径,真的让人格外气愤。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为什么这种“猜猜我是谁”或者“我出事了”的骗术能够屡屡得逞,甚至不断升级?核心就在于骗子精准地戳中了为人父母最柔软、最不设防的软肋——对孩子的爱和担忧。他们模仿焦急的语气,制造紧张恐慌的氛围,让父母在瞬间的慌乱中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只想着尽快帮孩子摆脱困境。这种基于亲情的诈骗,伤害的不仅仅是老人的钱财,更是他们对陌生人的基本信任,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后与子女之间正常的沟通。如果我们为人子女的,能经常和父母聊聊这些常见的骗局,给他们打打“预防针”,告诉他们遇到任何涉及钱的紧急电话,第一原则就是“先核实,不转账”,直接联系本人或者找其他家人商量,很多悲剧其实可以避免。 更进一步想,除了要求老人们自己练就“火眼金睛”,我们的社会还能做些什么?社区持续的、接地气的反诈宣传至关重要,就像这次提醒了曹大妈的社区民警一样。但光靠提醒可能还不够,对于不断更新换代的诈骗手法,技术和法律的防线也需要更加牢固。能否利用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和拦截这类诈骗电话?能否对诈骗行为予以更严厉和高效的打击?这需要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为我们的长辈构筑一道更安全的防护网。 说到底,防范电信诈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也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更需要家人之间常沟通、多提醒,让爱与关怀跑在骗子前面。你有没有听过或者经历过类似的诈骗事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和防骗技巧,用大家的经验互相提醒,一起守护好我们家人的平安和幸福。

0 阅读:3
知阅小筑

知阅小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