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高考圈出了个大新闻直接刷爆热搜,298名考生明明分数达标眼看就能踏进首尔

易云的世界 2025-11-22 14:22:04

最近韩国高考圈出了个大新闻直接刷爆热搜,298名考生明明分数达标眼看就能踏进首尔大学、延世大学这些顶尖名校,结果全被校方一口拒绝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罪魁祸首就是他们年少时留下的校园霸凌记录。   韩国这波操作可不是心血来潮,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早在2023年韩国政府就拍板通过了《杜绝校园暴力综合对策》,说白了,就是要把“你在学校干过啥坏事”这笔账,写进你未来的升学简历里。   从2024年开始,已有71所高校在招生中主动查档,结果就是有397名考生被减分或直接拒收,其中298人被彻底挡在了大学门外。   启明大学一个学校拒了38人,庆北大学、延世大学、首尔大学也都加入了“查档联盟”。别看这些学生高考成绩硬核,在韩国这种分秒必争的高考制度下,一项8级或9级的霸凌处分就等于直接判死刑。   以庆北大学为例,1到3级扣10分,4到7级扣50分,8、9级直接扣150分。你考得再好,这分扣下来也白搭。   “得分高不等于品行好”这句看似老掉牙的话,如今却成了实打实的录取门槛,过去那些“成绩遮丑”的路子,现在行不通了,韩国高校这次是把“你小时候干过什么”摆在了升学路的正中央,一纸档案既成了通行证,也是拦路虎。   这场改革的背后,其实是一场社会观念的大转弯,以前韩国人对校园霸凌的态度一向模糊,觉得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成长的一部分,调解一下就算完事,但2023年那个震撼全国的事件,彻底戳破了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温情滤镜。   2024年庆北大学等国立高校率先试水,2026年起所有大学都得查,这不是建议,而是强制执行。   而且十所教育类大学直接宣布:不管你犯的是轻还是重,只要有霸凌记录,一律不录,这种“零容忍”的姿态,既是给社会一个交代,也是在教育年轻人:你干过的事,早晚得还。   韩国社会的态度也变了,从“孩子还小”到“必须承担”,从“调解优先”到“责任为先”,这场转变,不只是制度的重构,更是文化的断裂。   大家开始接受一个现实:校园暴力不是调皮捣蛋,是侵犯他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既然是伤害,那就该有后果。   表面上看这种严格执法确实立竿见影,但问题是韩国的校园暴力真的少了吗?数据可不会撒谎,2020年全国校园暴力案件是2.59万起,到了2024年,直接飙到5.85万起,不仅没降,反而翻倍了。   不少教育界人士早就提过警告,现在这套系统,把“惩罚”当成了唯一解决办法,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霸凌的根源,不是成绩,也不是档案,而是校园文化本身。   你不去预防、不去干预,只是在终点设个拦路虎,对问题的孩子来说,不是教育,而是驱逐。   这其中风险也不少,比如这种制度容易被“工具化”:有的学生可能故意举报同学霸凌,借此在升学大战中抢跑,还有反转风险,谁是施暴者、谁是受害者,并不是每次都能查得清楚,一旦调查有误,轻则冤枉,重则毁人前途。   再说了青春期的冲动行为,是否值得一个“永久记录”来盖棺定论?尤其是9级处分是直接永久保存,可能会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背负一生的标签,改过的机会在哪儿?社会容错率又在哪儿?这些问题没有人能轻易回答。   韩国这次的政策,确实是全球少见的“硬核”操作,很多人看了都说,这才叫负责,但如果只看到“扣分拒收”的表面,就太低估治霸凌这件事的复杂性了。   放眼全球各国都在头疼这个问题,日本2024年报告显示,霸凌事件高达77万起;法国有近百万儿童遭受霸凌;阿联酋甚至规定,网络霸凌最高可罚50万迪拉姆,还要坐牢。   但相比之下,北欧那边的解法就没那么“激进”,比如丹麦,用小组合作和冥想课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结果是欧洲霸凌率最低。   挪威的“奥维斯计划”更是系统化,从家长培训到课堂讨论,所有成年人都参与其中,不是惩罚,而是重建文化。   这才是“治本”的思路,不是等孩子犯了错才来扣分,而是在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权力压迫”的时候,就教他们怎么尊重别人,韩国这套“升学关卡式”的治理方式确实吓住了一些人,但是否真的改变了校园风气,还得打个问号。   298个孩子被挡在大学门外,他们曾是加油站的学霸,却成了制度下的“问题样本”。谁对谁错不是一句评论能说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校园暴力不能容忍,但教育也不能只剩下惩罚,真正的文明不是只会关门,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敞开。   参考资料: 有霸凌劣迹 韩国去年298名考生被报考高校拒收 2025-11-19 央视新闻 韩国高校招生新政 拒收“校园霸凌生” 2025-11-04 央广网

0 阅读:0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