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近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吃完饭后,觉得这两天气温低,烧饼不放冰箱也没事,第二天吃的时候也没加热,结果吃完几个小时后,男子突然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网友:一点常识都没有? 28岁的郑州小伙怎么也没想到,一顿随手解决的午饭,竟让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北方的冬天来得又早又猛,户外寒风刺骨,可室内暖气一开,暖意融融的环境却悄悄埋下了致命隐患。 事发前一天傍晚,小伙下班路过小区门口的面点铺,想着接下来几天不用特意做饭,就买了一袋子刚出炉的烧饼。 当天晚上吃了几个垫肚子,剩下的随手放在了厨房的餐边柜上。 他瞅着窗外飘着的冷风,心里盘算着,这么冷的天,食物放一夜肯定坏不了,没必要费劲儿往冰箱里塞,再说冰箱里的剩菜味儿也串得慌。 第二天中午,小伙饿了,拿起餐边柜上的隔夜烧饼,没多想就直接啃了起来。 烧饼还是凉的,带着点面制品放久了的硬实口感,但他没当回事,几口就吃完了,之后还像往常一样打扫卫生、处理杂事,身体没出现任何异常。 可就在吃完不到十个小时,意外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小伙正坐在沙发上看手机,突然觉得脑袋一阵眩晕,浑身的力气像被抽干了似的,紧接着眼前一黑,整个人直直地摔在地上。 家人听到声响跑过来,发现他已经昏迷不醒,赶紧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送到医院时,小伙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血压一个劲儿往下掉,心率快得超出了仪器的正常监测范围,皮肤摸起来冰凉刺骨,呼吸也变得微弱。 医生立刻启动紧急抢救,血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捏了把汗——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飙升,血乳酸水平严重超标。 结合小伙的饮食情况,医生很快确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罪魁祸首就是他吃下去的隔夜烧饼里滋生的大肠杆菌。 这些看不见的细菌进入体内后,突破了肠道的保护屏障,钻进了血液里,引发了全身性的严重炎症。 短短几个小时,脑、肺、肾等多个重要器官都受到了损伤,小伙连自主呼吸都变得困难,只能靠呼吸机维持供氧,同时接受高强度的抗菌药物治疗,才有了脱离危险的希望。 很多人都和这位小伙一样,陷入了“冬天常温放食物没事”的认知误区。 可大家忘了,北方冬天的室内有暖气,室温往往能达到二十多度,这样的恒温环境,恰恰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 烧饼这类面食含有水分和碳水化合物,本身就容易吸引细菌,再加上常温放置过夜,细菌数量早已超标。 更关键的是,大肠杆菌、李斯特菌这些细菌压根不怕冷,低温只能减慢它们繁殖的速度,根本杀不死它们,一旦没经过高温加热就食用,风险可想而知。 感染性休克可不是小事,病情发展快,死亡率不低。 要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或者头晕、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这些症状,必须马上就医,多耽误一分钟,器官受损就更严重,救治的难度也会翻倍。 之前也有不少人因为吃了没加热的隔夜饭菜中招,就算没到危及生命的程度,也得遭好几天肠胃不适的罪。 节约粮食是咱们的传统美德,一次性买多点主食图方便也能理解,但这些都不能以健康为代价。 剩余的食物不管天气冷不冷,都得及时密封好放进冰箱,再次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蒸透煮透,把隐藏的细菌全杀死。 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小伙最终转危为安,但这场惊魂经历足以给所有人提个醒:日常饮食里的那些小习惯,看似不起眼,却可能藏着大风险。 多一份细心,多一个正确的操作,就能少一场不必要的危机。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