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白宫办公室内,把一名有中国血统的小女孩横抱在怀

炎左吖吖 2025-11-22 09:19:18

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白宫办公室内,把一名有中国血统的小女孩横抱在怀里,还用嘴轻轻吻着女孩的后颈。 在华盛顿白宫办公室,奥巴马弯腰抱着小侄女玲玲。 这个有着中国血统的黑皮肤小女孩,正踮着脚去够办公桌上的地球仪。 没人会想到,这个在总统办公室笑出小梨涡的孩子,身后藏着一段跨越三大洲的亲情修复史,和一个普通人对抗命运的逆袭故事。 马克的故事,要从父亲说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肯尼亚青年怀揣梦想赴美,结识了奥巴马的母亲安·邓纳姆。 两人的激情婚姻只维持几年便破裂。 这个后来被称为“薄情负心人”的男人,把“抛弃”当成了惯性。 先是对奥巴马母子不闻不问,转头又娶了马克的母亲、一位白人女性。 马克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拳头与母亲的啜泣中度过的。 作为混血儿,他的肤色比肯尼亚孩子浅,又比美国孩子深,在学校总被当作“异类”欺负。 父亲的暴力更像阴影。 醉了酒就摔盘子,骂他“没用的杂 种”。 直到10岁那年,母亲终于忍无可忍,带他离婚回了美国。 在新家庭里,马克遇到了好继父。 这个温和的男人没嫌弃他的身份,反而鼓励他读书、学钢琴。 马克也争气,考上了常春藤布朗大学。 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奥巴马。 彼时的奥巴马还在芝加哥做社区组织者,兄弟俩第一次见面是在父亲的葬礼上。 大学毕业后,马克进了华尔街一家500强企业。 他以为终于能摆脱童年阴影,过体面生活。 可2001年“9·11”事件,把这个梦砸得粉碎。 美国经济衰退,公司大幅裁员,马克成了牺牲品。 30岁的马克抱着纸箱站在纽约街头,他想:“与其在绝望里耗着,不如去陌生地方碰运气。” 偶然间,他看到深圳一所国际学校在招外教,要求“会基础中文、有耐心”。 马克咬咬牙,买了单程机票。 反正已经一无所有,怕什么? 初到深圳的马克,连“你好”都说得磕磕巴巴。 但他很快爱上了这座城市。 他先在国际学校教英语,后来攒钱和朋友开了家文化交流公司,帮外国企业对接中国市场。 日子慢慢好起来,马克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去茶室谈生意,遇到了刘雪华。 刘雪华是茶室店员,长得清秀,说话温温柔柔。 马克第一次去,因“普洱”“普耳”发音闹笑话,刘雪华笑着纠正,还递来一杯铁观音。 “他当时脸涨得通红,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后来刘雪华回忆。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了。 马克发现自己喜欢上这个河南姑娘,她会教他说“中不中”,会寄牡丹饼给他,会在他加班晚归时留一盏灯。 马克鼓起勇气表白,刘雪华却犹豫:“我爸妈是农村的,怕他们嫌你黑、嫌你是外国人。” 马克没放弃。 他每周去刘雪华家吃饭,主动干农活,学用河南话喊“叔”“姨”。 甚至报了书法班,写的第一个词是“执子之手”。 刘雪华的父母终于松口:“这小伙子,比村里有些小子还踏实。”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美国媒体挖出“总统有个中国血统弟弟”,刘雪华才知道丈夫藏了这么大的秘密。 “他没说,是怕我嫌麻烦。”刘雪华说,“但我不在乎,只要他对我们好。” 马克从不想借哥哥名气博眼球。 奥巴马访华时,他主动联系:“想带老婆孩子见见大伯”。 奥巴马推亚裔移民政策受质疑,马克站出来写文章:“我哥不是种族主义者,他想让更多人有机会。” 2015年,玲玲出生。 奥巴马特意寄来刻着“欢迎来到世界”的婴儿床。 不久后,马克带一家人去白宫做客。 玲玲追猫咪,奥巴马放下文件,弯腰把她抱在怀里,用中文说:“玲玲,爷爷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那天在白宫,奥巴马拿出世界地图,手指点向河南:“这是你妈妈的故乡,是你姥姥姥爷生活的地方。等你长大,带玲玲回去看看。” 玲玲似懂非懂,伸手摸了摸地图上的“河南”二字。 马克此刻才明白原来所有漂泊,都是为了找“根”,不是地理上的,是心里的。 玲玲的童年没有肤色焦虑,她跟着妈妈学包饺子,跟着爸爸说斯瓦希里语,跟着爷爷认地球仪。 会用筷子夹红烧肉,也会用刀叉吃牛排。 会说“俺想喝胡辣汤”,也会说“Can I have some milk?” 2015年春天的那张照片登上了《时代》周刊,标题是“爱让世界变小”。 这就是马克的故事。 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孩子,一个失业的华尔街精英,一个中国女婿,一个非洲裔父亲。 他用一辈子活成“和解”的样子,和自己和解,和过去和解,和血脉里的亲人和解。 而玲玲,这个有着中国血统、肯尼亚基因、美国国籍的女孩,会成为新的“桥梁”。 连接东方与西方,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所有因爱走到一起的人。 就像奥巴马说的:“世界很小,爱很大。” 主要信源:(求学网——奥巴马和中国的缘分:“我有个有华裔血统的侄女” 国史网——奥巴马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缘:弟弟在中国,妹夫是华裔)

0 阅读:191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