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中日一有冲突的时候,在中国的日本人没听说抢着回日本的,起码表

柳淮蕊 2025-11-21 23:40:07

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中日一有冲突的时候,在中国的日本人没听说抢着回日本的,起码表面上看,依然该干嘛干嘛。   其实答案很实在,不是他们不想回,是真没必要回,这里的日子比在日本还舒服安稳,犯不着折腾。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截至今年6月,持长期居留许可的日本人都12.63万了,比2020年还多了近2万,光上海就塞了5.2万,这些人的算盘打得比谁都响,他们知道回日本是从“蜜罐”跳“火坑”,留在中国才是保住好日子,犯不着为政治摩擦折腾自己。 11月17日上海侨办的报告显示,在沪日籍居民里超六成说“冲突再升级也不会考虑短期回国”,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里的舒服安稳,比所谓的“家国情怀”实在多了。 而且在上海古北、浦东碧云这些地方,日本人过的是“不用学中文也能活成主场”的日子,这种便利程度连东京都未必赶得上。 古北社区每平方公里挤着12家日料店,比东京新宿的密度还高,罗森便利店专门开辟“日本直运区”,清酒、纳豆、味噌的补货频率和东京门店同步,连某些物业人员见面都先鞠躬说日语,小区公告板上日文和中文并排贴。 教育医疗更是量身定制,上海日本人学校今年在校生都1800人了,新开的“沪日双语班”能让孩子无缝衔接日本升学体系,7家三甲医院开通日语预约专线,古北社区卫生中心连健康档案都是中日双语的,日籍居民凭居留证,就能享受和本地人一样的基础医疗服务。 对比一下日本本土,东京的公立学校学位抢破头,私立幼儿园每月学费抵得上上海日式幼儿园的两倍,老年人看病排队半天是常事,在华日本人哪舍得丢这种“定制化便利”。 更别说在华日本人的收入待遇,早把日本本土的同龄人甩在了身后。 今年日系车企薪资报告显示,丰田、本田在华的日籍驻在员,平均月薪5.2万人民币,还不算9600元的“海外津贴”和“子女教育补贴”,公司给配的公寓月租才1500元,市场价可是8000到10000元。 反观日本,东京刚入职的技术人员月薪换算成人民币才2.3万,还得自己承担高昂房租,日元这两年又贬值18%,拿着日本工资在东京过日子,紧巴巴程度和在华的滋润形成鲜明对比。 就算是普通技术岗,中国本土工程师的薪资都开始反超日籍员工了,运输设备零部件行业的中国工程师月薪1.3万,比同职级日籍员工还高13%。 高市早苗在国会喊“强化国防”,可日本普通工薪族的钱包没鼓起来,在华日本人心里清楚:回日本挣得少、花得多,留在中国才能多攒钱,政治摩擦哪有真金白银实在。 生活成本的差距更是“劝退”理由,在上海过“日本式生活”,花的钱要比东京少一半。 东京一个西瓜能卖200人民币,上海古北的进口超市里同款才80块;东京核心区一居室月租得1.2万,上海古北同地段日企配的公寓,员工只掏1500块就行。 日本厚生劳动省11月数据显示,东京家庭月均生活费1.8万人民币,上海的日籍家庭就算顿顿吃日料、买进口商品,月均开销也就1.1万,省下来的钱足够每年多回两次日本探亲。 更别提中国的移动支付、外卖配送这些便利,在日本买瓶水都得找零钱,外卖配送费比餐费还贵,习惯了中国便利生活的日本人,回日本反而像“下乡”,这种落差谁愿意承受? 中国的安全和发展环境,更是让在华日本人吃了定心丸。 中国公安部10月数据显示,全国每10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才339起,日本则是642起,东京的盗窃案发生率是上海的3倍。 11月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中日摩擦时,有日本媒体煽风点火说“在华日本人安全受威胁”,可上海日本商会的调研显示,68%的在华日本人表示“没感受到任何敌意”,反而觉得“中国的治安比日本还让人放心”。 从发展机会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行业正火,日企在华投资去年增长8.3%,浦东金桥开发区2000多家日企都在扩产招人,在华日本人就算换工作也不愁出路。 而日本本土经济停滞,年轻人“终身雇佣制”都保不住,不少日本年轻人反而来中国找工作,在华日本人怎么可能放弃这种“发展红利”。 当然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古北社区30%的住户是日本人,62%的日籍家长日常只在日系商业设施消费,40%的中年日侨中文只够说“你好谢谢”,像活在“玻璃缸”里,既享受中国的便利,又保持着文化隔离。 政治毕竟是政客的游戏,日子是自己的,高市早苗喊得再凶,也不会替他们掏东京的房租、补日本的薪资差额。 所以在华日本人不回日本,不是“忠诚”也不是“淡定”,就是他们选出来的“最优解”,中国的便利、高薪、低成本,配上日本式的生活配套,再加上远超日本的安全环境,这种“组合福利”在全球都难找。 这些人的“留下”,虽说是中国发展吸引力的体现,但同时也要警惕那些“玻璃缸里的隔离者”,既要敞开大门欢迎守法者,也要攥紧规矩守住底线,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气度。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