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下跌期的核心应对策略:拥抱机构抱团,远离弱势标的大盘持续下行背景下,盲目操作易放大风险,核心应对逻辑需聚焦“强弱分化”——远离无支撑的弱势标的,聚焦有基本面与资金背书的机构抱团核心,方能在震荡中把握确定性机会。对于非机构抱团、缺乏明确趋势的板块及个股,短期风险正持续累积,此时抄底无异于“接下落的飞刀”。随着指数重心不断下移,这类标的既无业绩支撑,又缺乏资金承接,后续不仅可能面临更大跌幅,还极易陷入“跌跌不休”的流动性困境,规避此类标的是当前防守的关键。反观机构抱团的核心标的,无需过度恐慌。以近期关注度较高的钨、稀土板块为例:11月以来,国内黑钨精矿受供需紧平衡支撑,价格累计上涨约5%,当前报价稳定在12.8万元/吨;轻稀土主流品种氧化镨钕在政策预期催化下止跌企稳,最新价格回升至42万元/吨左右。这类具备基本面硬支撑的板块,回调本质是情绪性错杀,分批低吸后后续走势大概率“有惊无险”。资金动向也印证了这一逻辑:三季度公募基金对资源板块重仓股的持仓比例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北向资金近一个月更是对钨、稀土板块核心标的净买入超10亿元,机构资金的“抱团”效应并未因大盘下跌而瓦解,反而成为板块抗跌的重要支撑。当前市场正处于走弱阶段,“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分化格局将愈发明显。尤其在市场恐慌情绪集中宣泄时,那些能“扛住跌”的标的最具关注价值——大盘大跌时逆势抗跌、大盘企稳后率先反攻,这类标的往往具备晋级未来大牛股的潜力,背后是机构资金的坚定持仓与基本面的坚实支撑。股市中真正值得把握的机会,往往藏在市场情绪波动最剧烈、投资者恐惧最浓厚的时刻。关键不在于盲目回避风险,而在于主动发掘被错杀的核心标的——比如结合资源板块的价格走势、机构持仓数据,筛选那些回调过程中机构仍在持续加仓的优质标的,方能在市场回暖时抢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