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就不能惯着!河南许昌,一男子在网上购买2000元茶叶,谁知收到货以后,直接选择退货,女商家查看退回的茶叶,发现茶叶被调换成垃圾茶,一气之下,没想到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廊坊姑娘李娟的茶叶店开在网上三年,每天天不亮就去仓库拣茶、封装,指尖总带着股淡淡的茶香。 可那天下午拆一个退货包裹时,她捏着茶叶的手突然僵住,鼻尖萦绕的不是自家绿茶的清冽,而是一股呛人的霉味。 只见罐子里装的全是碎渣遍地的陈茶,跟她发出去的芽叶饱满的明前茶,简直是云泥之别。 这个包裹来自河南许昌的王先生,三天前他下单时很爽快,一口气选了三款核心产区的绿茶,总价2000元。 李娟当时还特意在包裹里塞了个定制的青瓷茶杯当赠品,打包时对着监控仔仔细细录了视频,每罐茶都贴了专属防伪贴,就怕遇到售后纠纷。 收到退货申请时,她看都没看就点了同意,“七天无理由退货”是她一直遵守的规矩,可眼前这包“垃圾茶”,让她心里咯噔一下。 于是她赶紧拨通王先生的电话,话还没说两句就被打断,对方一口咬定退的是原包装好茶,甚至反过来质问她,是不是想讹我钱? 挂了电话,李娟刷新店铺评论区,一条新留言跳了出来,给我200万,我就出面说清楚。 看着屏幕上的嚣张言论,再瞅瞅桌上那罐发霉的茶叶,她咬了咬牙,这不是退错货,是明摆着调包,这亏不能吃。 李娟没冲动,她先翻出发货监控,视频里自己戴着手套称重、封装的画面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她又架起手机拍了开箱视频,把退回的陈茶和店里的好茶摆在一起对比,前者颜色发暗、碎末成堆,后者嫩绿鲜亮、条索完整,差异一目了然。 做完这些,她跟朋友老张说了想法,去许昌,当面找他要说法。 那天凌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只睡了四个小时的李娟揣着U盘和证据清单,跟老张开着车往许昌赶。 700多公里的路程,两人轮着开,服务区就啃个面包喝瓶水,老张劝她别太较真,李娟望着窗外掠过的路灯说,我这店小,2000元是好几天的利润。 要是这次算了,以后他还会去骗别的商家,傍晚时分终于到了许昌,李娟没直接找王先生,而是先去了辖区派出所。 接待的民警看完她带来的证据,尤其是两段视频里茶叶的细节对比,当即决定带队上门。 敲开门的瞬间,王先生看到门口的李娟和民警,脸色“唰”地就白了,说话都开始打颤。 民警在卧室柜子里一搜,三个贴着防伪贴的茶叶罐赫然在目,打开一看,正是李娟发出去的高档绿茶,旁边还放着那个没寄回的青瓷茶杯。 铁证面前,王先生的嚣张劲儿全没了,耷拉着脑袋承认了事实,他说自己喝着茶觉得口感好,又舍不得花钱,就翻出家里存放多年的陈茶调了包,以为商家离得远,只会自认倒霉。 但看着卧室里玩耍的孩子和手足无措的女主人,李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 在民警调解下,她签了谅解调解书,王先生不仅赔了2000元茶叶钱,还承担了她和老张的往返路费。 事后李娟特意定制了“办案神速,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派出所,民警笑着说,维护诚信经营,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 李娟的维权之路,给所有电商从业者和消费者上了堂生动的“规则边界与诚信的公开课”。 对商家来说,保留发货、开箱等关键证据,是维护权益的底气;对消费者而言,规则赋予的权利不能越界,贪小便宜的侥幸心理,迟早会付出代价。 就像李娟回到廊坊后在朋友圈写的,卖茶先卖信,做人先做事,这趟许昌之行,不是为了争口气,是为了守住做生意的本分。 如今李娟的茶叶店多了条备注,发货全程录像,拆封后非质量问题不退换,但她依旧会给老客户塞赠品,会耐心解答疑问。 毕竟,诚信才是电商行业最扎实的根基,只有每个参与者都守住底线,线上交易才能少些套路,多些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