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但在国内,人

墨韵兰亭 2025-11-20 18:17:25

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 但在国内,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前景暗淡的绝望感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自己成了一个痴迷于世界大国地位和击败美国的国家牺牲品,无从发声。”老实说,这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舆论战的拙劣手段。   《纽约时报》说的这个“中国悖论”,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就是老调重弹换了身衣裳——先给中国扣个“外强中干”的帽子,再撺掇着说老百姓是“为了国家当大国牺牲的人”,这套舆论战的花招,咱们早看腻了。说白了,他们就是抛出个假问题,勾着大家争“国家强重要还是个人好重要”,不管吵成啥样,只要咱们心乱了,他们就称心了。   先说说经济和咱们日子的事儿,数据这东西不会骗人。上半年咱们老百姓往银行存了17.94万亿,外媒就瞎猜“肯定是不敢花钱,对以后没底”,结果转头咱们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飙到24.5万亿,还稳稳涨了5个百分点。   网上买东西的增速更猛,冲到8.5%,像Burberry这些奢侈品,在国内打折的时候照样被抢着买,95后年轻人花钱一点不含糊。要是真对日子没盼头、觉得绝望,谁会一边存钱留着打底,一边踏踏实实花大钱啊?   再看看民生保障这些实打实的东西,这才是老百姓的“定心丸”。“十四五”到现在,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的人一直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医保报销的人次,是2020年的1.6倍。现在有1.9亿老人都参加了长期护理保险,95%以上的村卫生室都能刷医保,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跨省看病直接报销也越来越方便,2024年就帮到了2.38亿人,比2020年多了44倍,光不用自己先垫钱这一项,就省了5900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保障,比外媒那些空话管用一万倍。   至于说咱们“没地方说话”这种鬼话,纯粹是睁着眼说瞎话。就拿医保政策来说,不管是新药进医保目录,还是扩大异地报销的范围,每次调整前都会公开问大家的意见,网友的建议常常被采纳。   去年有网友说“罕见病的药太贵了”,没过多久相关药品就通过医保谈判降了价,平均降了一半还多。现在不管是政务平台还是社交媒体,都是说话的渠道,小区要不要改造、公交路线怎么调这些身边小事,老百姓提的意见都能被听见、有回应,这叫“没地方发声”?   西方媒体故意把“国家强大”和“个人过得好”拆开来,说这俩是对立面,根本就是没安好心。咱们的航母护航商船,是为了保护在海外打工的中国人安全;高铁修到偏远地方,是帮山里人多挣点钱;航天技术突破搞出来的新材料、人工智能,最后都用在了看病、种地这些民生上。就像“十四五”期间有402种新药进了医保,要是没有国家在产业和科研上使劲儿支持,这些救命药哪能这么快就到老百姓手里?   再看看他们自己国家,美国今年就有600多万人因为看病太贵,干脆放弃治疗,老百姓连基本的健康都没保障,还好意思来指责中国“牺牲个人”。这种双重标准,说白了就是见不得中国发展好。他们知道硬着来打舆论战没用,就搞这种“问题陷阱”,想让咱们内部起矛盾,可惜现在的中国人早就不上这个当了。   咱们自己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心里都门儿清:存钱多是因为有底气,敢花钱是因为有盼头,能说话是因为渠道多。国家强大不是摆着看的空架子,是医保本上的报销记录,是手机里能直接刷的医保码,是购物车里的订单,是家门口就能去的医院。   那些西方的坏家伙想靠几句歪话搅乱咱们的心,纯属白费力气。中国人的日子好不好,咱们自己最有发言权,轮不到外媒来瞎抹黑。

0 阅读:2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