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灵飞经》的稀世之宝,出自王献之之手,被评为“国宝” 练习小楷的朋友一定知

有趣三余 2025-11-20 17:11:03

超越《灵飞经》的稀世之宝,出自王献之之手,被评为“国宝” 练习小楷的朋友一定知道钟绍京的《灵飞经》这部经典之作,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秀美典雅,令人陶醉。 不过,如果把它与这件作品放在一起对比,就又显得相形见绌了。钟绍京不仅苦学过此作,而且宋徽宗赵佶还称之为“楷法极则”,此作就是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明代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点评此作:“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十三行》原迹早已失传,流传至今的是南宋权臣贾似道所藏的宋代精摹本,刻于一块温润的青石板上,因此得名“玉版十三行”。 此作传世拓本较多,其中藏于岛国的宋拓本最为精妙,为纸本册页,共14折、28页,每页纵约30.8厘米、横约17.5厘米,总长4.9米,共230余字,字径约2厘米。王献之的笔法与其父王羲之的“内擫”不同,开创了“外拓”一路,笔势向外拓展,显得更加开张纵逸。 起笔多轻盈露锋,顺势而入,毫不迟疑,收笔或含蓄回锋,或顺势提出,尖而不浮。笔画之间的呼应连带,宛如行书,气息贯通。 虽是楷书,笔画却如“金钗划地”,圆润中见筋骨,秀媚中含刚健。横画略向上倾斜,竖画挺拔而富有弹性,这种笔法摆脱了隶书的遗意,开启了全新的楷书面貌,比其父的楷法更加成熟。 结字似欹反正,字无正形,一篇之中,字形长短、扁方变化无穷,随字本身的姿态和上下气息而定。运用疏密对比,有的字笔画紧密,有的则极度空灵,形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视觉效果。 灵动的欹侧与重心,每个字的重心并非永远居中安稳,而是或左或右,或上或下,通过笔画的伸缩、点画的姿态来取得绝妙的平衡,使得整幅作品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姿态万千,生动无比。 《十三行》对后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被历代书家奉为小楷的“神品”。清代书法家杨宾点评“字画神逸,墨彩飞动。” 自唐宋以来,几乎所有小楷名家,如唐代的钟绍京、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和董其昌,无不从中汲取营养。赵孟頫的秀润、文徵明的精劲,其源头都可以追溯至《十三行》。 它上承钟繇的古朴,下启唐楷的法度,是楷书艺术从“古质”走向“今妍”的关键里程碑。唐代诸位楷书大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十三行》结字与笔意的影子。 学习《十三行》,是克服楷书书写容易呆板、无趣的最佳途径。它能教会你如何在规矩中寻求变化,其潇洒飘逸的晋人气韵,能从根本上提升学习者的审美眼光和笔下格调,避免堕入“俗书”的窠臼。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带释文高清原大复刻手工经折装印刷书法

0 阅读:13
有趣三余

有趣三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