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优势在我。多么熟悉啊! 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中将,德国联邦国防军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最近公开宣称,柏林已经做好了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他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德国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厚达1000页,去年就已经制定完成。核心内容很简单,一旦俄罗斯和北约干起来,德国就会成为北约向俄罗斯边境部署军队和装备的核心后勤枢纽。计划要求在180天内,向俄罗斯边境集结80万北约部队。 索尔弗兰克甚至加了句,俄罗斯“最早明天”就能对北约发动攻击。这话说的,好像战争随时都会爆发一样。 但等等,这里面问题太多了。 德军自己有多少人? 现役军人只有大约18万。就算他们计划到2035年扩军到46万,跟80万这个数字还差着一大截。司令官说的80万可是整个北约的部队,不是德国一家的。 那么问题来了,德军自己人不够,却嚷嚷着要带领80万北约军队打仗,这是什么操作? 更重要的是,这位司令官一边说俄罗斯明天就可能进攻北约,一边又承认俄罗斯现在深陷乌克兰战场,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行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看看德国最近的变化就明白了。自默茨总理的新政府上台后,德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俄政策,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默克尔时代的谨慎与平衡外交已经彻底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立陶宛永久部署装甲旅,取消对乌克兰使用德国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限制,还有这位司令官的激烈言论。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说得更直白,如果开战,德军将准备击杀俄罗斯士兵。他还强调,德国必须“从实力地位出发”,才能实现和平。 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呢?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了一句话,“德国正在再次变得危险”。这句话听着刺耳,但历史上确实有它的分量。 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所谓的《德国行动计划》,其实漏洞百出。 计划要求把德国变成北约的后勤枢纽,通过德国的A2高速公路等交通线路向东欧输送部队和装备。但问题在于,这些交通枢纽,特别是关键桥梁,在战时极易成为导弹攻击目标。一旦被摧毁,整个计划就瘫痪了。 再来看这80万北约部队的集结,完全取决于所有成员国的共识与协作。问题是,北约内部对俄罗斯的态度并不一致。德国和波兰对俄强硬,而法国、意大利等国则更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真到了关键时刻,能不能凑齐80万部队都是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德国要在这个时候放出这样的狠话? 一方面,德国军方可能想通过这种强硬表态,向俄罗斯展示北约的团结。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国内加速扩军寻找理由。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好战言论正在把欧洲推向危险的边缘。 俄罗斯已经多次明确表示,无意与北约开战。俄罗斯总统普京本人也一直否认有攻击北约的意图。俄罗斯现在的战略重心完全集中在乌克兰战场。 实际上,俄罗斯驻美大使达尔奇耶夫最近还表示,俄美双方正在就消除关系中的“刺激因素”进行磋商。这说明俄罗斯更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发动新的战争。 德国司令官的言论,与俄罗斯的实际意图,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看这位司令官的话是怎么传播的。今日俄罗斯这家媒体,大家都知道它的背景。西方研究已经证实,RT作为俄罗斯国家媒体,其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渗入西方信息环境。 有时候是通过镜像网站,有时候是通过重新发布内容的第三方网站,甚至包括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宗教和灵性网站。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就像套娃一样,一层套一层。 那么,德国司令官如此激烈的言论,通过这样的渠道传播,到底是谁在利用谁?是德国在利用媒体向俄罗斯施压,还是俄罗斯在利用德国军官的言论制造西方好战的形象? 我认为,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德国新政府需要展现强硬姿态,俄罗斯则需要向国内民众展示西方的好战本性。这位司令官的话,恰好同时满足了两方面的需求。 唯一不能满足的,是欧洲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这场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军事对峙本身就容易导致误判,在北约与俄罗斯已经形成“近距离对峙”的情况下,任何意外冲突都可能迅速升级。 更可怕的是核风险。俄罗斯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一旦常规冲突升级为核战争,将引发全球性灾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德国司令官的言论,表面上展现了德国的决心和实力,但实际上暴露了德国的战略焦虑和内部矛盾。 德国正在经历一场身份危机。它想展示力量,但自身军力不足。它想领导欧洲,但政策过于激进。它想威慑俄罗斯,但言论过于鲁莽。 真正的强者,从不轻易言战。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政治家都明白,战争是最后的手段,而不是首选的方案。德国的政治家们,似乎忘记了这个道理。 德国司令官说已经准备好与俄罗斯开战。但真正的问题是,德国准备好迎接和平了吗?准备好与俄罗斯坐下来认真谈判了吗?准备好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了吗? 这些问题,比如何部署80万部队更难回答。但正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欧洲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