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然拿

尔说娱乐 2025-11-20 10:28:35

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然拿布条把自己和英雄绑在了一起,这是为何呢? 主要信源:(环球网——【文明家庭】嫁给重病丈夫,李玉枝44年不离不弃) 1971年盛夏的一个傍晚,广东潮汕地区某部队大院张灯结彩,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举行。 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内的榕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脸上带着羞涩而坚定的微笑。 她的新郎是闻名全国的一级战斗英雄麦贤得。 这位在"八六"海战中英勇负伤的钢铁战士,此刻正腼腆地笑着,偶尔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的右手透露着他身体的不适。 新房布置得简朴而温馨,双人床上铺着部队发的绿色军被,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 夜深时分,宾客散去,房间里只剩下新婚夫妇。 李玉枝从衣柜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几条柔软棉布带,她轻轻握住丈夫的手腕,动作轻柔地将布带系在两人手腕上。 这个看似奇怪的举动,蕴含着新娘对丈夫深深的关爱,也预示着她将要承担的沉重责任。 事情要追溯到六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1965年8月6日,在著名的"八六"海战中,时任海军某部机电兵的麦贤得在战斗中头部被弹片击中。 鲜血和脑浆糊住了他的双眼,但这个钢铁战士硬是凭着惊人毅力,在黑暗中摸索着检修设备,坚持战斗三个多小时。 战斗结束后,麦贤得被紧急送医,经过四次大型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外伤性癫痫、部分记忆丧失和肢体功能障碍。 组织上为麦贤得物色配偶时,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定了李玉枝。 这个潮汕姑娘当时是公社妇女干部,不仅工作能力突出,更以善良坚韧著称。 初次见面时,李玉枝看到英雄头上那道狰狞的伤疤,心里一阵酸楚。 麦贤得因脑部受伤,说话不太利索,但那双眼睛却透着军人的坚毅。 当组织询问她的意愿时,她毫不犹豫地说: "英雄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这么多,我愿意照顾他一辈子。" 婚后的生活充满挑战。 一个深夜,李玉枝被身旁异常的动静惊醒。 黑暗中,她摸到丈夫的身体在剧烈抽搐。 她急忙开灯,只见麦贤得口吐白沫,双眼翻白,头部不停撞击墙壁。 李玉枝吓得魂飞魄散,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跑去喊医生。 经过紧急救治,麦贤得才慢慢平静下来。 医生严肃地告诉她: "这种情况很危险,发作时必须有人及时发现,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那天起,李玉枝就想出了用布带相连的办法。 每晚入睡前,她都会细心检查布带的松紧度,既要保证能及时感知丈夫的异常,又不能勒着他。 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多年,李玉枝因此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即使在寒冷的冬夜,她也总是和衣而睡,随时准备起身照顾突发疾病的丈夫。 除了应对突发疾病,李玉枝还要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 麦贤得因脑部受伤,脾气有时会很急躁。 有一次,他们计划去探望战友,不料临出门时下起大雨。 李玉枝建议改天再去,麦贤得顿时大发雷霆,甚至将她赶出家门。 委屈的李玉枝跑回娘家,但第二天又红着眼眶回来了——她看到丈夫正站在门口抹眼泪,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照料丈夫,李玉枝开始自学医疗护理知识。 她向医生请教,翻阅医学书籍,甚至学会了简单的按摩手法。 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起床,为丈夫准备特殊的营养餐; 晚上则坚持为他做康复按摩。 在她的精心调理下,麦贤得的病情逐渐稳定。 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李玉枝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从未耽误工作,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保证丈夫的营养,李玉枝在院子里养鸡种菜。 她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丈夫和孩子,自己常常凑合着吃。 即便生活清苦,她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特殊要求。 邻居们经常看到她天不亮就起床忙碌,却总是面带微笑,从不抱怨。 教育孩子方面,李玉枝更是费尽心思。 孩子们小时候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总发脾气,她就一遍遍讲述父亲战斗英雄的故事。 在她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最终都成长为优秀的军人,继承了父亲的报国之志。 女儿后来成为一名军医,儿子也投身国防事业,这让她倍感欣慰。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婚姻,见证了一个平凡女性的不平凡坚守。 从青丝到白发,李玉枝用她的青春和爱心,默默守护着战斗英雄的后半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相濡以沫的真情。 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年的艰辛,她总是微笑着说: "能照顾英雄是我的福分,我无怨无悔。" 这份朴素而深沉的爱,如同潮汕地区四季常青的榕树,历经风雨却愈发茂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51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