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乌军在18日使用4枚美国制造的陆军战术导弹袭击了俄西部城市沃罗涅日,但所有导弹均被俄防空系统拦截。作为回应,俄军在19日凌晨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对乌克兰西部的能源设施和军工综合体发动了大规模报复性打击,乌方称此次空袭导致至少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匕首”这把出鞘利刃再次成为莫斯科的复仇之剑。这种能以十倍音速飞行的怪物,七分钟就能从克里米亚打到乌克兰纵深目标,留给防御者的反应时间只有短短一瞬。它能在临近空间飞行,轨迹变幻莫测,传统防空系统在它面前几乎成了瞎子。俄军选择“匕首”执行报复任务,本身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武力炫耀。 战场迷雾不仅笼罩着前线上空,更弥漫在双方的战略博弈中。浓重雾气让高科技无人机暂时“失明”,俄军趁机采用2-3人小组的渗透战术,像幽灵一样在能见度极低的战场上穿梭。乌军士兵描述这种环境如同棋类游戏,每一步都充满未知,战争被迫回归到最原始的步兵对决模式。 西部的捷尔诺波尔市一栋住宅楼被导弹直接击中,火焰吞噬了整个建筑结构。哈尔科夫全市能源系统陷入瘫痪,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搜寻生命迹象。俄国防部直言不讳地承认,他们打击的是“燃料能源设施、铁路基础设施”,这些民用基础设施的摧毁,意味着乌克兰人将度过一个黑暗而寒冷的冬天。 背后的大国角力从未停歇。就在冲突升级的同时,Axios披露美俄正在秘密制定一项“28点和平计划”。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和谈,如同缺席审判般荒谬。西班牙承诺提供6.15亿欧元军事援助,法国与乌克兰签署了十年期军购意向书,西方盟友的支援仍在继续,但速度能否跟上战争消耗仍是未知数。 战争已演变成纯粹的消耗战,双方每月损失的无人机超过万架。俄军凭借工业产能优势,今年计划生产7万枚滑翔炸弹,而乌军炮兵经常因弹药短缺无法及时响应打击请求。这种不对称的消耗正在一点点蚕食乌克兰的抵抗能力。 当“匕首”呼啸着划破夜空,它带来的不仅是爆炸和死亡,更是一种冷酷的战略警告——任何外部干预都会招致对等的猛烈回应。这场冲突早已超越传统军事对抗的范畴,成为高技术武器试验场、国际秩序博弈盘和人类韧性的试金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新型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