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词作者田汉,在狱中结束了70载的生命,过了7年,他的妻子才得知,大家都说他走得冤,妻子却说:“他有福气啊。” 田汉1898年3月12日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穷农民家,家里是佃农,日子过得紧巴巴。父亲在他9岁那年没了,母亲易克勤靠给人洗衣采茶和打零工养家。她晚上常在油灯下给儿子讲戏曲故事,这成了田汉最早接触文艺的启蒙。10岁时他寄住在舅舅家,那儿有不少古典书,他偷偷读《西厢记》和《红楼梦》,对文学产生了兴趣。1909年11岁进长沙县清源庵学堂念书,1912年考上长沙师范学校。那时校长徐特立见他穷,帮他出学费,还送蚊帐让他别着凉。田汉在学校认真学,课后练朗诵,1915年写出第一部剧本《新桃花扇》,讽刺时局,在报纸上连载。 1916年田汉去日本留学,先学海军,后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那儿他接触伊卜生和斯特林堡的作品,对西方戏剧着迷。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编《青年中国》杂志,还写诗和评论。1920年发表独幕剧《灵光与玫瑰》,舅舅遇刺后他和表妹易漱瑜在日本结婚。两人挤在小公寓,讨论文艺,回国后田汉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4年和易漱瑜办《南国半月刊》,他设计版面,去印刷厂检查。1925年易漱瑜病逝,他和同学黄大琳短暂结婚。那年组建南国社,拍电影《到民间去》。 1927年田汉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主任,演话剧《苏州夜话》和《名优之死》。1928年和徐悲鸿欧阳予倩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扩展到五个部门,在南京排练新剧。1929年和黄大琳离婚,那年遇安娥,她当秘书帮整理稿子。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写剧本《梅雨》,走访工厂观察工人生活。1932年入党,任左翼剧联书记,用剧本传信息。1934年写《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两人试唱调整。那年2月被捕,几个月后获释,继续写作。 抗战爆发后田汉写《卢沟桥》,各地巡演。1937年发起戏剧界抗敌协会,带剧团去部队演戏。1940年在桂林办新中国剧社,招民间戏班。1944年主持西南剧展,在租剧场开幕。1950年办戏曲实验学校,任校长。1953年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1956年安娥中风,他守床喂饭读报,用板车推她开会。田汉一生创作话剧歌剧60多部,电影剧本20多部,戏曲24部,诗歌歌词近2000首,融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966年底田汉被带走,那时他已被定为反动文人。牢房条件差,他最初收家信,后来中断。冬天牢内冷,他咳嗽不止。1968年12月10日因糖尿病尿毒症和冠心病在病床上去世,年70岁。消息封锁,家属不知。安娥在家等,靠拐杖走路,每天看门外。1975年她从熟人那知道田汉已故。大家说他死得冤,安娥沉默后说“他有福气啊”。因为他的国歌词成了民族象征,每次奏响都纪念他。田汉死时无亲属在旁,名单上用假名,死后骨灰盒里没骨灰,只放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 田汉晚年患糖尿病,牢中病情加重,小便失禁。儿子被告知父亲死讯,不敢收尸。1975年他被定为叛徒,遭严厉处罚。家属七年不知情,安娥得知后没大哭,只说那句话。田汉一生四次婚姻,第一段易漱瑜生子田申,第二黄大琳无子,第三林维中生田野和田云女,第四安娥生田大畏。子女在恢复名誉后参与纪念。田汉作品影响大,如《关汉卿》继续演,体现坚韧。 1979年4月田汉恢复名誉,在北京开追悼会。没有遗像,从新华社旧档案找出一张,安娥捧着掉泪。他的藏书手稿先前毁,恢复名誉后收集整理。剧作《关汉卿》上演,国歌在国庆奥运奏响。田汉从贫农起步,靠文艺坚持成国歌作者。他的遗产通过学校协会传,年轻戏剧工作者排他的剧本。子女整理遗物,找出手稿分类。他的母亲易克勤早年随他生活,被称戏剧之母。戏曲改革影响深,如改编《白蛇传》。 之后田汉影响延续,作品唤醒人心,在课堂上学生读他的诗。1979年追悼会对文艺界拨乱反正有推动,一批艺术家得恢复名誉。田汉被捕前写《谢瑶环》,涉及历史事件。死后骨灰下落不明,影响家人。名誉恢复时相关部门隆重举行追悼,全国文艺界关注。他的歌曲如《毕业歌》《梅娘曲》传唱,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合作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