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的报复充满了复仇的快感,先把李隆基幽禁在太极宫,换走了全部近侍,勒令李隆基心

武某人 2025-11-19 17:22:23

李亨的报复充满了复仇的快感,先把李隆基幽禁在太极宫,换走了全部近侍,勒令李隆基心腹大将陈玄礼辞官,流放高力士。 李隆基执政四十余载,未曾想到晚景会在寂静之中度过。对他而言,真正的转折是七年前在灵武,他的儿子李亨在未得许可的情况下自立为帝的那一封诏书。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乱,马嵬坡兵变震动朝野。李隆基仓皇西行避祸,李亨则在灵武拥立为帝,改元至德。史书称他“遥尊为太上皇”,但李隆基心中清楚,这道遥尊之辞,不过是一纸讽刺,他从未正式传位,帝号被夺,朝政已无归属。 李隆基身边最信任的,是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陈玄礼,还有忠心不二、数十年伴随左右的高力士。李亨对二人视为眼中钉。陈玄礼被迫交出兵权,称病辞官后不久便郁郁而终。高力士更被贬往黔中,临别之时,跪于宫门前,请求再见一面李隆基,被李亨断然拒绝。 肃宗李亨如此行事,并非临时起意。从太子被立那日开始,李隆基便屡屡听信宦官与李林甫、杨国忠之言,对李亨猜忌日重。天宝初年,太子妃韦氏被指“言辞不逊”,废后处死,太子府一度被空置,李亨连日常朝见都需多番奏请才能得见父皇。 李亨虽位列储君,却长期遭排斥。宰相李林甫暗中布置亲信入太子府打探动静,又屡屡奏请削减东宫属官。最严重一次,竟有流言称李亨图谋不轨,李隆基险些更立皇子李瑶为太子,直到郭子仪等人暗中保奏,才保住储位。 李隆基在成都幽居近一年后,终于被接回长安。但他曾经亲政的殿宇不再向他敞开。长安城的迎接仪仗缩减过半,肃宗李亨没有出城迎接,仅命中使传令。 踏入太极宫那日,李隆基自知帝位已然彻底失去。他尝试保留最后的影响力——留用数名旧臣,赐宴旧将,均被肃宗严令禁止。朝中群臣多不敢再私通太极宫,惟张九龄之子张均屡次探望,亦在一次暗中走动后被革职查办。 与此同时,肃宗亲政不久,便对未来皇位继承展开部署。长子李俶被立为太子,而朝中却有张皇后私下活动,希望改立己子。太极宫中,李隆基也偶尔听闻这些风声,却无力插手。 乾元元年(758年)后,李亨疾病渐深。多病缠身之际,他最担心的不是病体,而是李隆基是否会利用自身影响复起朝政。于是命李辅国全面接管太极宫,所有供给需层层审验,连甘露殿的小太监都要登记出入时辰。李隆基的一举一动皆在控制之中。 这一年中秋,李隆基曾请命朝觐肃宗,被拒。他每日独坐甘露殿中,回忆杨贵妃、张说、贺知章,时而哼唱旧时曲调,时而沉默良久。 不久,肃宗病危。朝中权势开始偏移,李辅国与张皇后内斗激烈,太子李豫虽位定储君,却始终按兵不动。也正是此时,甘露殿传出消息:李隆基暴病,突然不起。宦官秘不发丧。十余日后,肃宗亦病终。 两位帝王,相继辞世,竟未再有一次对话。 李隆基遗命简单,仅言安葬于西内南园,陪葬者除乐器外别无他物。高力士远在黔中,得知噩耗后嚎哭不已,不久亦病死流放地。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