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圈出了件让人气到拍桌的大事——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

自由芒果 2025-11-19 17:18:54

最近教育圈出了件让人气到拍桌的大事——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某,居然被扒出只有高中学历!这位顶着“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头衔的“学术大牛”,连西安交大本科、日本九州大学博士的学历都是编的,更离谱的是,他还涉嫌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目前已被警方带走调查。11月18日,学校紧急发布通报,承认引进时材料审核不严,已解聘并报案。可这波操作,真的能平息公众的怒火吗? 学历造假全链条曝光:从“高考状元”到“国际大牛”全是戏 郭某的“学术人设”堪称“科幻剧本”:他自称1994年以陕西高考状元身份考入西安交大,师从周惠久院士;1998年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研究纳米能源电池;2000年赴日本九州大学读博;2006年起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还声称与诺贝尔奖得主合作突破技术瓶颈。更夸张的是,他对外宣称发表170篇SCI论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等荣誉,甚至差点参评中科院院士。 但真相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陕西省当年高考状元另有其人;“郭氏模型”“纳米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等成果查无实据;所谓国家科技进步奖,只是与获奖者同名,且奖项方向与他的研究完全无关;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的身份,也被证实是同名者的履历。唯一“真实”的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头衔,也被知情人士爆料是“花钱买的”。更讽刺的是,他连西安交大的本科档案都查不到,澳大利亚、日本的留学经历也毫无痕迹——这哪是学术大牛?分明是“学术诈骗全产业链”的“标杆案例”! 审核漏洞触目惊心:140万年薪的“骗子博导”如何过五关? 按理说,高校引进人才有严格的审核流程:学历原件核验、档案审查、公示备案……可郭某却像开了“作弊器”,一路绿灯。他通过猎头公司推荐进入学校,校方既没核实他的海外学历真实性,也没查证他的科研成果是否属实,甚至对他虚构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德国科学院研究员”等头衔视而不见。更荒唐的是,他在校期间享受着“博导+副校长级”待遇:年薪约140万、安置费300万、科研经费每年超500万,还差点评上中科院院士!直到2025年他申报院士时履历矛盾引发质疑,学生举报后东窗事发,这场持续十年的“学术骗局”才被揭穿。 这背后,是部分高校“头衔崇拜”的畸形生态。一些管理者为了提升学校排名、彰显政绩,把“高端人才”数量当指标,重履历轻能力、重头衔轻实力,审核环节“牛栏关猫”,背景调查走个过场。就像网友说的:“最水的不是郭某,而是那些把骗子当宝贝的‘守门员’!” 学术净土不容玷污:该反思的不仅是高校,还有整个学术生态 郭某的骗局,伤害的不仅是江苏科技大学的学生——他带的博士生原本以为抱上了“金大腿”,结果导师疑似高中生,现在学校紧急换导师,学生们的心理阴影面积怕是要覆盖整个南极洲。更严重的是,他侵占的科研经费,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他虚构的成果,可能挤占了真正科研工作者的资源;他营造的“学术泡沫”,正在腐蚀整个学术界的公信力。 这起事件给所有高校敲响了警钟:人才引进必须摒弃浮躁功利,建立“全链条审核机制”——学历要查原始档案,论文要核发表记录,奖项要验获奖证书,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背景调查机构。同时,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零容忍”,像江苏科技大学这样“解聘+报案”只是第一步,更要追回被骗经费、追究审核失职者的责任,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最后想说,学术不是名利场,更不是骗子的“提款机”。当高校开始“重包装轻实力”,当“南郭先生”能堂而皇之登上讲台,受伤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未来。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学术造假”现象?对高校人才引进,你有什么建议?评论区聊聊吧——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学术净土发声! 来源:看看新闻

0 阅读:12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