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拿国民党没有办法,又搞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要国民党搬回南京去。 民进党今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1-19 17:15:18

民进党拿国民党没有办法,又搞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要国民党搬回南京去。 民进党今天对国民党提出批评,列举了国民党三宗“罪”:一是国民党新主席郑丽文上任后高调出席统派举办的活动追悼吴石等中共间谍。 二是几位国民党高层又连番发表亲陆言论,称国民党全党抢着当“中共代言人”,三是国民党还批判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 这几项批评被组合在一起,很容易被民进党塑造成国民党“路线再往大陆靠近”的证据。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岛内每逢选后或权力交替,政党间对路线上争论都会被放大。 公开资料显示,郑丽文上任后出席追悼活动确实引发较大讨论,但该活动本身早有固定参与者,也并非她一个人的动作。 民进党把这件事提升到“整体路线”的高度,更多是党内斗争逻辑延伸到媒体攻势。另一件受到放大的,是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与大陆方面公开会面,并提及关于文化属性的表述。 这段内容来自大陆方面公布的会晤新闻稿,因此真实性无疑。从这件事出发,民进党提出“忽略原住民族与新住民”的批评。 在岛内政治语境中,这类指控通常会迅速升级成身份认同讨论。岛内长期存在不同文化认知,这类争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出现,属于结构性问题,不是某个政党说一句话就能定调。 日本政坛人物的议题则是另一条线索。公开报道中,高市早苗近年来多次对台海议题发表强硬表述,引发区域讨论。国民党对这些言论表达不赞同,也并非首次。 民进党把这项批评纳入“亲陆”指控链条,其实忽略了岛内不同群体一直存在对外部力量介入台海的担忧,这不是国民党独有的态度。 反而从区域安全角度看,各方理性表达立场,有助于减少误解。回过头看“搬回南京”这句强烈批评,它象征的是岛内部分政治力量在处理历史问题时的情绪化方式。 相关话语容易造成社会撕裂,因为历史议题本就需要用冷静态度讨论。岛内权威机构长期强调不同族群共同形成了现今的社会结构,与其在语言上互相贴标签。 不如把焦点放在如何提升民生与发展。国际观察也指出,两岸情势越敏感,岛内越需要避免内部对立扩大。 从更大背景看,最近全球局势复杂,地区安全议题频繁出现。例如中东局势变化、欧洲分歧、国际供应链调整,都让民众对稳定发展的期待更高。 岛内政党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持续用刺激性语言互相攻击,很难形成有利于经济、产业、区域合作的氛围。对民众来说,更关注的是就业、市场、投资信心,而不是政党之间不断升级的政治口水。 因此,观察这次争议,不难发现民进党与国民党都处在路线调整时期。民进党希望巩固自身叙事,于是把国民党近期动作全部归类为“亲陆”。 国民党在选后需要寻找新的社会定位,公开互动也比以前更主动一些。两党之间的拉扯最终还是会回到两岸政策与岛内治理上,而不是停留在“谁更亲谁”这种标签式争论。 不少学者在公开评论中提醒,岛内社会越复杂,各政党越需要建立更成熟的沟通方式。把历史、身份、两岸关系这些复杂议题简化成一句情绪化标语,容易造成误解,也阻碍讨论的深度。 无论政党怎样攻防,民众更看重能否保持和平环境、能否推动经济继续向好。这场争议看似激烈,但也反映出岛内政治生态的一个惯性,凡遇到两岸话题就容易被放大。 如果能够用更平和的方式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社会对立就会减少,良性互动的空间会更大。当前国际局势变化迅速,稳定发展对所有地区都是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把注意力放回务实方向,会比争论谁“搬去哪里”更有意义。

0 阅读:378

猜你喜欢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