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钢,一52岁男子借给某房地产开发商1100万,对方用37套房子做抵押,一共

粉墨叔叔 2025-11-19 12:11:00

河南舞钢,一52岁男子借给某房地产开发商1100万,对方用37套房子做抵押,一共4000平。11年后,开发商还没还钱,男子准备卖房变现,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名下37套房只剩下3套了,34套房被发商伪造公证书变卖了,假公证书竟数次通过相关部门的三级审核。相关部门:没能力核实真假。男子顿时傻了眼! 1100万真金白银砸进去,换来37套总面积4000平米的房子做抵押,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把稳得不能再稳的“安全锁”,可谁能想到,仅仅是一趟从郑州回老家的变现之旅,这场长达11年的资产梦瞬间碎成了渣。 就在今年10月,债主张先生满心欢喜地回到河南舞钢,结果迎接他的不是售楼部的笑脸,而是一盆冰冷刺骨的凉水:那37套房子,竟然只剩下名下的3套还在,其余34套早就“不翼而飞”,直到11月12日,不管愿不愿意相信,这个荒诞的事实都已经成了定局。 原本以为这种涉及几十套房产的大规模转移,怎么也得有点高科技手段或者复杂的金融操作,结果呢?作案手法粗糙得简直是在侮辱人的智商。 从2022年6月开始,那个欠钱的开发商苏德民(苏某)就开始了他的“蚂蚁搬家”,没有黑客入侵,没有高端骗局,靠的竟然是PS修图处理过的假照片、伪造的签字、随便按个假手印,甚至连公证处的公章都是私刻伪造的。 就凭这些地摊水平的假材料,硬是在“钢城花园二期”把原本属于张先生网签下的房子,一套接一套地撤销、转手,更离谱的是,其中26套甚至已经顺顺当当办完了新房本,到了别人名下。 这就让人不得不问一句,我们的不动产登记防线到底是在防谁?当你去质问相关部门时,得到的回答能让人气笑。 一边标榜着实行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听起来关卡重重、固若金汤;另一边出了事两手一摊,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有能力核实真假”,只负责看材料齐不齐的“形式审核”,这逻辑简直绝了,如同形同虚设。 其实只要工作人员哪怕稍微负责一点,打个电话去公证处核实一下,这个拙劣的骗局瞬间就会穿帮,但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审核流程中,这一步被完美忽略了。 要是连最基本的公证书真伪都分辨不了,或者说根本懒得去分辨,那这叠得像山一样的过户材料要它何用? 所谓的监管,难道就是只要纸上盖个红戳,不管它是不是拿萝卜刻的,都能一路绿灯放行?这种“只收材料不负责任”的态度,才是比骗子更让人心寒的黑洞。 那个偷偷卖房的苏某,现在的理由找得也是冠冕堂皇,说是为了给施工队结工程款,怕楼盘烂尾才动了这些抵押房,嘴上说着是“这辈子做得最蠢的事”,实际上算盘打得比谁都响。 为了给自己的项目续命,不惜践踏契约精神,这早就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了,从2014年最初承诺的借期6个月,拖到房子终于建好的2022年。 再到后来几年的秘密窃取,这明明就是把《刑法》里关于伪造公文证印的罪名当儿戏,拿别人的资产填自己的窟窿,这种试图“以刑化债”的操作,简直是把法律按在地上摩擦。 张先生现在的处境,不仅仅是他个人资产被清零的惨痛教训,更是对整个房产交易安全体系的一记响亮耳光。 我们身处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如果连代表着国家公信力背书的公证书和不动产登记中心,都挡不住几张PS的假图纸和假印章,那老百姓手里那个视若珍宝的“红本本”还哪来的安全感? 这事儿查到最后,如果不把这套像筛子一样的审核机制彻底补上,光抓一个苏某,恐怕很难抚平大家心里那份对“交易安全”的恐慌。

0 阅读:119
粉墨叔叔

粉墨叔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