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就这么明晃晃地,用你的钱,买炮弹,轰你的家。怎么做到的? 这事说穿了,就是西方把俄罗斯 “冻在海外的钱” 玩出了新花样。 俄乌冲突一开始,欧盟就出手冻结了俄罗斯央行 2100 亿欧元的资产,这些钱大多存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名义上是 “不让俄罗斯用”,可钱在银行里不会闲着 —— 银行会拿它做短期理财,每天还会产生利息,连企业换汇时的手续费,这些 “衍生收益” 全被欧盟攥在了手里。 丹麦去年正好当欧盟轮值主席国,干脆牵头把这些收益盘活了:直接从里面划出 8.3 亿欧元,没走自己国家的财政预算,也没经过复杂审批,就给乌克兰的军工企业下了单,小到炮弹零件,大到坦克维修设备,全用的这笔钱。 等于俄罗斯原本该拿到的利息、投资回报,没进自己口袋,反倒变成了打向自己的武器,说起来确实有点讽刺。 不少人一开始都觉得,俄罗斯被这么折腾,经济早该扛不住了 —— 毕竟 2100 亿欧元不是小数,换成人民币快一万七千亿,连收益都被拿去 “反杀”,换谁都得慌。 可转头看俄罗斯国内,超市里面粉、食用油虽然比战前贵了点,但没断供,工厂里生产炮弹的机器也没停,老百姓日子虽有影响,却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 要说俄能稳住阵脚,最实在的支撑,就是跟中国这几年越做越火的贸易往来,俩国的生意就像给俄经济装了 “稳压器”,硬是扛住了西方的压力。 俄罗斯有大片的西伯利亚油田、天然气田,以前主要靠卖给欧洲赚钱,可冲突后欧洲喊着 “脱钩”,俄转头就把能源往中国运。 就说那条从俄罗斯挖到中国东北的 “西伯利亚力量” 天然气管道,2024 年冬天几乎是满负荷运转,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里,管道里的天然气 24 小时不停流,光这一条管道,一年就给中国送了超 380 亿立方米天然气,比 2023 年多了近四成。 这些天然气一到中国,就顺着国内的管网送到东北、华北的千家万户,冬天取暖、工厂生产都用得上,俄罗斯也靠着这笔收入,稳稳拿到了硬通货。 石油方面更不用说,2024 年全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量突破 8000 万吨,平均每天都有近 22 万吨石油从俄远东港口或者通过管道运到中国。 更重要的是,俩国算账的时候,早就不用美元欧元了,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俄卖能源收到人民币,转头就能买中国的家电、汽车、机械设备;中国付卢布,也能从俄进口木材、矿产,钱在俩国之间转起来很顺畅,完全绕开了西方的金融封锁。 2024 年中俄本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 65%,俄光靠卖能源给中国,一年就能进账上千亿人民币,比那些被冻结资产产生的利息多得多,经济的 “钱袋子” 根本没瘪。 除了能源,俄罗斯地里种出来的东西,也成了俩国贸易的硬通货。 俄远东地区有大片黑土地,种出来的小麦颗粒饱满,以前主要卖欧洲,现在更多往中国运。2024 年中国从俄进口的小麦超 150 万吨,比前一年翻了一倍还多。 这些小麦有的直接磨成面粉,端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有的被做成饼干、面包,在超市里很受欢迎。 不光是小麦,俄的大豆、葵花籽油也卖得火,2024 年大豆进口量突破 80 万吨,葵花籽油进口量超 30 万吨,不少家庭做饭用的油,包装上都印着 “俄罗斯进口” 的字样。 东西要卖得好,还得靠顺畅的物流。这几年中俄之间的物流通道越修越密,满洲里、绥芬河这些边境口岸天天都很热闹。 2024 年满洲里口岸的货运量突破 3000 万吨,比前一年多了 20%,冬天的时候,口岸的工作人员凌晨就开始查验货车,确保煤炭、木材、农产品能尽快通关。 这些实打实的贸易往来,给俄罗斯经济扛住压力帮了大忙。 2024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俄靠着卖能源、农产品拿到的收入,不光补上了西方制裁带来的缺口,还能稳定国内物价。 其实说到底,中俄做贸易不是谁帮谁,而是互相需要。 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和农产品供应,俄罗斯需要靠谱的市场和合作伙伴,俩国做生意讲的是互利共赢,不掺任何政治私心。 比起那些把资产变成武器、让冲突升级的操作,这种实实在在的合作才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根本。 毕竟,再精明的金融手段,也不如满仓的粮食、通畅的能源管道来得实在;再响亮的口号,也比不上老百姓餐桌上的饭菜、街头跑的汽车更暖人心 —— 和平合作才是真赢家,这道理在哪都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