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把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那个被吹上天、听得人耳朵起茧的“半固态电池”,官方给它正了名,叫“固液混合电池”。 一锤定音。 说白了,就是不许再装了。以前那叫一个乱啊,加一丁点固态材料就敢自称“半固态”,明明兜里还揣着20%的电解液,非说自己“接近全固态”。 最逗的是,有车企真信了这套,砸了两个亿搞研发,结果续航就多了那么一丢丢。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 你让上游材料厂怎么办?我到底是该扩产锂盐,还是赌一把固态电解质?大家都被这帮玩文字游戏的人搞得晕头转向。 现在好了,一刀切。 有没有液体? 有,你就是“固液混合”,是改良派,别冒充革命党。 没有,你才是“全固态”,是真颠覆,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你鼓掌,也为你捏把汗。 这一下,整个产业链都松了口气,心里亮堂了。 该干啥干啥。搞“混合”的,就老老实实把快充做好;死磕“全固态”的,就踏踏实实去攻克技术难关。 大家目标明确,劲儿都能往一处使了。 我们买车的人,也终于不用再研究那些云里雾里的PPT了。以后就问俩问题: 1. 有没有电解液? 2. 敢不敢保证循环一万次? 回答不上来?那对不起,你这牛皮吹得不够硬。 把牛吹上天的时代,好像终于要过去了。 挺好。先把技术名词站稳了,电动车才能跑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