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慈禧将19岁的贴身宫女,嫁给60岁的老太监。洞房花烛夜,老太监一把扯下身上的大红花,来到走廊休息,不料,宫女将他拉进屋里“我伺候您”。 洞房当夜的尴尬局面,第二天就在内务府传开了。那晚的情形令人难以揣测,可真正的缘由,要追溯到婚前数日。 此婚乃慈禧亲点。被指婚的宫女入宫五年,因手脚利落、记事准确,被安排在慈禧身边处理日常杂务。她在宫内无背景,却意外得到慈禧赏识,常被吩咐处理细微事宜。偏偏就是这样的“得用”,被太监总管注意到。 总管察觉宫女在慈禧身边的机会增多,担心年轻宫女影响自己在太后面前的话语权。正好有一个六十岁的老太监向他求媒。老太监入宫大半生,因熟悉规矩,晚年积些家底,他希望有人照应自己的余生。总管便顺势选中了宫女。 慈禧得知后,认为这是对宫女的安置,于是批准赐婚。宫女当场跪谢,只是心里明白,这种婚事无法拒绝。 婚礼按宫中例制进行,表面上并无异样。宫女被送出宫门时,没有询问一句,也没有表露微词。所有人都认为她认命了。 洞房之夜,老太监迈入新屋时,显得十分不自在。他放下配饰,走到床前,却止步不前。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无法完成传统“洞房”的要求,也担心宫女因恐惧而躲避。他抬眼看了一下新娘的位置,随即转身走出屋门。 宫女在房内听见脚步声远去,心里却越发紧绷。她明白,若无法在第一夜维持住这桩婚姻的“表面”,未来日子只会更加难过。宫中流出的宫女嫁太监,大多依靠招呼、照看家务维持稳定。 她犹豫了许久,还是打开房门,把老太监拉了进去。那句“我伺候您”,既是顺从,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承接。 婚后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紧张。老太监年纪大,脾气不急躁,对宫女也没有苛求。他每日处理宫中旧事,闲时坐在屋内整理账件。宫女负责家务、照料起居,日子慢慢变得有节奏。 宫女重回宫中时,慈禧还问了一句:“嫁得可顺心?”柳宁只说:“能稳当过日子。”慈禧点头,没有再问。 此后几年,宫女往来于宫门内外,既不失礼,也不越界。老太监尊重她曾在宫中的经历,对她的决定也不多干涉。两人相处逐渐形成默契。 多年后,大清局势急转直下,宫内外风声不断。老太监因年岁已高,身体渐衰,宫女便承担起照护责任。在他辞世前,留下全部积蓄与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你当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