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点名对我们进行批评!11月17日,根据柏林《日报》报道,中德力量对比已明显向

洞察观史 2025-11-18 14:47:13

德媒点名对我们进行批评!11月17日,根据柏林《日报》报道,中德力量对比已明显向中国倾斜。德国在稀土、医药原料等多个领域依赖中国。克林贝尔的访华之行有如走钢丝。而北京方面会以此试图“分裂”德国政府。为什么德媒得出这种判断呢? 这说法听着挺唬人,可咱们细琢磨就会发现不对劲,德媒这么喊冤,更像是在掩盖自己的真实处境。先谈谈他们提及的稀土依赖问题,这并非无稽之谈,数据为证。2025年10月28日的报道显示,德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最低达65.5%,最高时能攀升至95%。   尤其是德国最骄傲的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机,里面的核心部件高性能永磁体,对中国的依赖度超过92%。这话啥意思?要是咱们断了供应,德国汽车工厂可能就得停摆,每天损失的钱都得按数百万欧元算,他们喊了好几年的能源转型计划也得泡汤。 医药原料方面更不用提,德国不少常用药的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平时可能不觉得,真要是断供,药店货架都可能空一块。这些实打实的依赖,才是德媒急着发声的真正原因。 可德媒只说自己依赖中国,压根没提另一件事,咱们对德国也有不少需要的地方。就说汽车零部件,德国的变速箱、发动机技术一直很牛,咱们不少汽车企业都得用他们的配件。还有精密仪器领域,德国的设备精度高、耐用性强,咱们不少工厂里都摆着德国产的机床。 这么看,国与国之间的互相需要本来就是常态,哪有什么单方面的倾斜?德媒故意只说一头,说白了就是想制造一种“中国在欺负德国”的假象。 再说说克林贝尔访华这事儿,被形容成“走钢丝”纯属夸张。克林贝尔是德国经济部长,他来中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稳住经贸合作。德国企业界早就急了,大众、宝马这些巨头都盼着和中国深化合作,毕竟中国市场占了他们不少销售额。   他所谓的“走钢丝”,无非是想在国内保守派和中国市场之间找平衡,既想拿到合作订单,又不想被国内的反对声音骂。咱们可没心思去“分裂”他们的政府,毕竟稳定的合作伙伴对咱们也有好处。   你要是德国企业老板,肯定也希望部长能和中国搞好关系,不然自家生意受影响,员工工资都可能发不出来。德媒故意把正常的经贸访问说得这么惊险,估计是受了国内某些保守势力的影响,想给中德合作泼冷水。   更有意思的是,德媒这篇报道出来后,德国工商界压根不买账,不少行业协会都公开表示,希望中德能加强合作,别被这种言论影响。毕竟生意人都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跟中国对着干,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你觉得国与国之间互相需要是好事还是坏事?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问题,反而是稳定关系的“压舱石”。就像两家邻居,你家需要我家的蔬菜,我家需要你家的工具,互相帮忙才能过得都好。   德媒这次的批评,本质上是对中国发展速度的不适应,以前总觉得自己是欧洲老大,现在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赶上来了,心里就不踏实了。可时代在变,各国的发展节奏不一样,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坐下来谈合作。   中德合作了这么多年,从贸易额到技术交流都有不少成果,这些成果不是靠单方面倾斜来的,是靠双方一起努力挣来的。   期望德国媒体能摒弃无端的猜疑与臆想,以更开放包容之态看待合作,而非陷入无谓的疑虑之中。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谁也离不开谁,携手往前走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参考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2025-07-24 邓洪波大使在《柏林报》发表时政评述《中德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北京对话BeijingClub——2025-10-09姜锋:中德合作能否成为欧洲战略自主的关键支点?

0 阅读:39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