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离开了我们,他留下的技术还在继续发展,技术比人存在得更久。 海军始终记得这位英雄,只是从未对外公开谈论这件事。 2025年10月31日,上海一位102岁的老太太萨本茂去世了,这位蒙古族老人的祖上曾是元朝贵族,萨本茂没有院士头衔,也从未登上网络热搜,但她做过的事情,至今仍在支撑中国海军的舰船航行与灯光照明。 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完成学业,没有选择继续读研,而是直接进入化工厂工作,之后又转到军工厂,专门负责舰船维修方面的化学事务,别人大多研究理论,她则专注实际应用,这位专家发明的技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比如用玻璃钢包裹舰艇尾轴,能让使用寿命延长十年,省去了进口不锈钢的需求,还有用于航标灯的乙炔清净剂,配方沿用七十年从未改动,这些东西听起来简单,但确实实用可靠。 她不是院士,但获得过全军劳模称号和二级英模军功章,那个年代的女科学家多数在医院或学校工作,她却选择研究军工领域,没有人阻拦她,也没有人特别扶持她,全靠自己完成这项任务,她写的《舰船维修应用化学革新》至今只有纸质版,部队修船人员仍然需要翻阅实体书,因为电子版本无法取代它的作用。 她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也被评为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但媒体从未将她塑造成民族团结或女性榜样,在2019年海军成立70周年庆典上,官方首次称她为“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的女中豪杰”,可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个说法,没有纪录片拍摄她的故事,没有纪念馆纪念她的成就,连一篇纪念文章也难以找到。 她的技术至今无法被替代,是因为过去缺乏进口材料,她只能依靠国产原料调配出配方,如今的高科技涂层需要进口树脂,成本高且质量不稳定,而她的土办法反而更可靠、更经济、也更容易维护,这并非落后,而是务实。 现在中国的航母在南海、台海和西太平洋这些地方到处航行,每艘船的尾轴和每个灯塔的灯可能还在使用那位科学家六十年前研究出来的配方,那位科学家已经离世,军队系统内部悄悄更新了人员名单,外面的人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没有人举办追悼会,也没有人在网上发布相关内容,那位科学家生前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她留下的成果一直在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