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态度对中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同民主党议员提交重磅法案:凡在集会中发表针对中国的仇恨言论、公然侮辱中国损害国家尊严者,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消息一出瞬间引爆韩国舆论场。 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背后藏着韩国政坛和社会的多重考量。 此前大半年,韩国个别右翼团体闹得挺凶,10月3日就有反华集会喊着歧视性口号,还唱侮辱中方的歌曲,甚至散布“中方干涉韩国大选”的虚假消息。 更过分的是,有团体在中国驻韩大使馆附近撕毁印有中方外交官头像的横幅,还有YouTube博主造谣免签入境的中方人员涉及犯罪,这些行为不仅让在韩中方人员不安,还直接冲击了韩国的旅游业和商户经营,明洞等热门区域的商家早就怨声载道。 法案是共同民主党议员梁富南等人牵头提交的,核心是补上现行法律的漏洞——之前只能管侮辱个人的行为,现在把特定国家和国民纳入保护,诽谤者最高能判5年监禁或罚1000万韩元(约合4.89万元人民币),公开侮辱也能判1年。 有意思的是,配套提案也跟着来了,另一位议员高旻廷还提议禁止在学校200米内搞针对国籍的仇恨集会,就是因为之前极右翼团体在校园附近闹事,噪音和辱骂影响了学生。 这背后其实是韩国政府的务实选择。中方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旅游业也依赖中方游客,极端反华言行说白了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总统李在明早就表态,这类集会超出了言论自由范畴,是“扰乱行为”,国务总理金民锡也下令警方必要时采取强力措施。 中方驻韩大使戴兵之前也明确表示,希望韩方拿出根本性解决方案,毕竟少数人的行为正在损害两国友好关系。 舆论场上现在吵得火热,支持的人觉得终于能管住这些极端言论了,首尔市民就说公共空间的辱骂和虚假信息早就越界了。 反对的主要是在野的国民力量党,他们吐槽这是“双重标准”,却回避了这些言行已经引发外交纠纷的事实。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法案本质是韩国在平衡外交和经济利益,既要跟中方修复关系,也要遏制国内的民粹主义。 毕竟从经济到安全,韩国都没理由失去中方这个重要伙伴,而立法正是向外界传递出理性对待双边关系的信号,至于后续能否顺利落地,还得看韩国政坛的进一步博弈,但这种态度转变,已经让中韩关系有了更明朗的发展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