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三名科学家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领奖台

夜影踏月来共谈世界 2025-11-17 19:04:52

1962年,三名科学家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领奖台。然而在庆功宴上,获奖者之一的莫里斯·威尔金斯却罕见地举杯致敬了另一位女性。 他说,她也本该站在这里。 但此时,这位被誉为“DNA女英雄”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已经在冰冷的地下长眠了4年。 富兰克林的故事始于1947年。这位30岁的英国女博士在X射线衍射领域已经是顶尖专家。1951年,她加入伦敦国王学院,负责攻克当时最大的科学谜题——DNA的结构。 在国王学院,她的处境并不愉快。当时的剑桥,女性甚至不被允许进入高级休息室与男同事共进午餐。她的同事,正是那位日后获奖的威尔金斯,两人关系紧张,几乎从不合作。 富兰克林无视这些,她只沉迷于工作,在实验室里花费了无数个日夜。1952年5月,她和她的学生拍摄到了一张前所未有的清晰图像,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照片51号”(Photo 51)。 这张照片清晰地显示,DNA结构是一种B型双螺旋。富兰克林在笔记中写下了这个重大发现,但她治学严谨,在没有获得100%完美数据前,不愿公开发表。 她不知道,这张照片将改变一切,也将“偷”走她的人生。 就在几个月后,她的同事威尔金斯,在没有通知富兰克林的情况下,私自将这张“照片51号”展示给了另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年轻访客——詹姆斯·沃森。 沃森当场被照片所震撼。他后来说:“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的嘴巴张开了,脉搏开始狂跳。”这张照片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钥匙”。 沃森立刻带着这个天机回到剑桥,与他的搭档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起,利用富兰克林的数据,在短短几周内就搭建出了完整的DNA双螺旋模型。 1953年4月,《自然》杂志刊登了三篇论文。沃森与克里克的论文排在第一,高调宣布了模型的发现;而富兰克林的论文(以及威尔金斯的)则被安排在后面,看起来仅仅像是“佐证”了沃森的模型。 没有人知道,那个“佐证”才是真正的“源头”。 富兰克林对这一切的细节并不知情,她转而去研究病毒,并取得了同样卓越的成就。但由于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1958年,她因卵巢癌去世,年仅37岁。 她去世后的第4年,即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三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根据诺奖不颁发给逝者的规定,富兰克林被彻底“合法”地排除在外。 在沃森后来的畅销书《双螺旋》中,他甚至将富兰克林描绘成一个脾气暴躁、不善合作的“女学究”,对她的贡献轻描淡写。 命运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富兰克林用生命拍摄的“照片51号”,揭开了人类的生命密码,却唯独没有给她自己留下一个获得荣誉的身份。她成了20世纪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幽灵”。

0 阅读:2
夜影踏月来共谈世界

夜影踏月来共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