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定下时间,盼与中国敲定一份协议,威胁不许变卦,否则报复。贝森特表示美国希望在感恩节之前,与中国敲定一份保障稀土供应的协议。 这话听着是协商,可字里行间的急切劲儿,明眼人一看就懂。 要聊明白这事儿,得先说说4月4日发生了啥。那天咱们这边宣布调整出口管控措施,不是不让卖,是多了几道审核流程,得确保出口的东西用在该用的地方,也得符合咱们的环保要求。 美国之前对中国商品加了不少关税,咱们这管控也算是正常回应。可他们没想到,自己手里没备用方案,管控一出,国内不少工厂的原料供应就开始紧张。贝森特现在定死感恩节这个期限,说白了就是耗不起了,再拖下去,有些生产线都得停摆。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美国平时总爱摆着老大的架子,可这次为了这份协议,也悄悄松了口。有消息说,他们愿意放弃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的计划,这可是之前咬着不放的条件。一边设着谈判死线,一边又悄悄让步,这矛盾的样子,把“急”字写得明明白白。 美国不是没试过找后路。10月30日他们跟澳大利亚签了个85亿美元的协议,本想让澳大利亚接手供应。可理想挺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澳大利亚那边只懂挖,根本没能力做后续处理,挖出来的东西最后还是得运到中国加工。绕了一大圈,还是没绕开咱们这道坎。 这还不是最扎心的。他们自己也想建生产线,2022年就搞了个法案,拨了20亿美元专门干这个。可建生产线不是搭积木,从选址到投产最少得五六年。现在火烧眉毛了,这远水哪能解近渴?也难怪贝森特敢定这么紧的死线,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 换作你是中国,会轻易松口吗?咱们的管控不是故意卡脖子,4月4日那措施,说白了是为了长久打算。之前有些地方为了出口,环保都不顾了,资源浪费得厉害。现在把审核关把严点,是给子孙后代留家底,这道理放哪儿都站得住脚。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谈判不光中美盯着,欧洲不少企业也在旁边瞅着。他们的汽车、电子产业也得靠这东西,要是中美谈不拢,他们的生产线也得受影响。有欧洲媒体11月17日就发文说,盼着两边能尽快谈妥,别让全球产业链跟着遭罪。 贝森特在采访里还说“对中国信守协议充满信心”,这话听着客气,实则是在给咱们戴高帽。想让咱们先松口?哪有那么容易。毕竟之前美国撕毁协议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这次不把细节谈扎实了,谁能保证他们事后不反悔? 其实谈判的核心早就摆到台面上了。美国想拿到稳定供应,就得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别光靠嘴说。咱们也不是不乐意合作,毕竟顺畅的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但合作得讲对等,不能你提要求我就得答应,你加关税我还得敞开供应。 你发现没?此事自始至终都在阐明一个道理:国与国交往,实力乃是话语权的根基,唯有具备强大实力,方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坚实的底气。美国要是有靠谱的替代方案,也不会急着定死线、放低姿态。咱们要是没把控键环节攥在手里,也没底气跟他们慢慢谈条件。这跟咱们过日子一个样,手里有底牌,说话才硬气。 若美国真能明悟此理,便应展现更多诚意。切莫一边渴求合作,一边却仍摆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如此表里不一之举,实难推动合作进程。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5-11-17关于中国稀土,美财长最新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