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个16岁的少年,趴在冰冷的草丛里,死死盯着山谷里那6个穿着自己人军

史太郎呀 2025-11-17 18:37:40

1938年,一个16岁的少年,趴在冰冷的草丛里,死死盯着山谷里那6个穿着自己人军装的鬼子。就在刚才,他发现自己整个班的兄弟,都凉了。脖子上干干净净一道口子,身体还温着。这一切都是鬼子特工队干的。 当少年在山谷里发现了6名伪装的日军特工后,毫不犹豫扔出了手榴弹,单枪匹马一举奇歼灭6名日军特工,还缴获的密码本更是直接影响了战局走向。 这名少年就是韦容松,是广西宾阳县人,1937年秋天当征兵的队伍来到村里征兵的时候,这个刚满15岁的少年瞒着家人就主动来报名参军,当征兵官看着他瘦小的身板时,征兵官摇头让他走时。 没想到韦容松急了扯着嗓子喊编造了一个谎言:俺爹娘都被鬼子害了,就剩俺一个,这个谎言最终感动了征兵官,桂军第31军188师还是收下了他。 在部队里韦容松被分到炊事班,挑水、劈柴、烧火,这些活计他干得比谁都卖力,但每当看到担架上抬下来的伤兵,听到前线传来的噩耗,他就坐不住了,连长的帐篷他跑了不下二十趟,每次都是同一句话:让俺上前线吧,可是领导觉得他年龄太小就拒绝了。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前夕,韦容松终于如愿调入战斗班,老班长是个打了五年仗的老兵,第一天就给他上了特殊的一课:小子,记住了,鬼子有个益子重雄,手下养了批专门搞暗杀的特工。 这帮畜生会说中国话穿咱的军装,连走路姿势都学得像,但他们有破绽,爱在手腕系白毛巾当暗号,说话时的字音发不准,还有就是他们的饭团,咱中国兵哪有吃那玩意的。 4月7日清晨,韦容松接到任务去后山泉眼取水,188师驻守的这片山谷地势险要,是台儿庄外围的重要屏障,临走时班长还开玩笑:快去快回,给你留个馒头。 山路崎岖来回用了近两个小时,当韦容松挑着水桶回到营地时,周围安静得诡异,掀开帐篷的一瞬间他震惊了,自己的12个战友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每人脖子上都是一道利落的刀口,血还在往外渗。 这是日军特工的标准手法,他们趁着清晨换岗的空档潜入,用消音的方式逐个解决哨兵,然后摸进帐篷大开杀戒,韦容松强忍着翻涌的胃液,快速寻找装备,他找到了一把步枪和几发子弹还有2颗手榴弹。 韦容松断定日军特工还没走多远,于是顺着山路寻找起来,就在这时山谷里传来说话声,韦容松趴进草丛看到6个穿着国军军装的人正慢悠悠地走着,领头的还在整理衣领,仿佛刚完成一项日常工作,仔细一看其中3人手腕都露出白毛巾的一角,另一个从挎包掏出饭团啃了起来。 6个训练有素的特工,装备的是性能优良的三八式步枪,而韦容松手里只有一把老步枪,按常理应该撤退报信,但他知道等援军赶到,这些鬼子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韦容松没有在犹豫立即拉开一颗手榴弹的引线,默数两秒后扔向敌人聚集处,爆炸掀起的尘土中,两名日军特工当场被炸死,其他的日军特工也被手榴弹炸伤立即散开找掩护。 随后韦容松调整呼吸,瞄准正在逃跑的一名扣动扳机,砰,一声枪响后有一名日军特工应声倒地。 剩下几名日军特工立即散开向韦容松开火,子弹密集地扫向韦容松的方向,他没有硬拼而是利用熟悉的地形快速转移,等敌人火力稍歇时找准时机开枪,最终一个人干掉了6名日军特工。 战斗结束后,韦容松在一具特工尸体上发现了一个密码本,这个意外收获后来被证明价值巨大,里面记录了日军在台儿庄地区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计划,为国军调整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 部队赶到时发现韦容松正跪在战友遗体前身上多处擦伤,胳膊还在流血,这个16岁少年创造的奇迹迅速传遍全军,大家都叫他狼崽子,年纪虽小,却有狼一样的勇猛。 但是在武汉会战中,韦容松所在连队遭遇日军猛烈炮击,一个刚入伍的新兵愣在原地,眼看炸弹就要落下,韦容松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将新兵扑倒,可韦容松却被炮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 战友们在他血染的口袋里,只找到半块干粮和一封没来得及寄出的信,信是写给家里的,开头第一句:"爹,娘儿不孝为了赶走鬼子,怕是回不去了。 一个16岁的少年为了国家,最终献出了自己生命,在抗日战争的那个年代像韦容松的年轻士兵太多了,他们的举动和精神令人敬畏,向他们致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0
史太郎呀

史太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