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全国大报《马尼拉时报》重大声明:南沙群岛黄岩岛是中国神圣领土,菲舰坐舰霸占

蕾蕾不打雷 2025-11-17 17:45:52

菲律宾全国大报《马尼拉时报》重大声明:南沙群岛黄岩岛是中国神圣领土,菲舰坐舰霸占十五年被世界耻笑。 2025年11月15日,菲律宾发行量较大的全国性报纸《马尼拉时报》在10月31日明确指出,从法律和历史角度,黄岩岛主权属于中国。 一家百年老报,用如此尖锐的语言批评本国政府在黄岩岛问题上的长期立场,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以为南海争端是铁板一块的对抗叙事:一边强硬,一边叫屈。但现实远比口号复杂。当《马尼拉时报》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开始公开质疑本国政策,甚至承认“从历史和法律角度看,黄岩岛主权属于中国”,这就不是简单的舆论转向,而是一次对国家方向的深度反思。 先说一个细节:这篇评论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12年黄岩岛对峙期间,《马尼拉标准报》就曾发文指出,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缺乏坚实的历史依据”。那一年,菲海军试图扣押中国渔民,结果被中国海警船挡回,最终灰溜溜撤离。自那以后,中国对黄岩岛周边海域实现了常态化执法巡航,而菲律宾再未实质性重返该区域。 讽刺的是,2016年菲律宾靠着一场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在国际上高调宣称“胜诉”,裁决书甚至称黄岩岛位于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可现实呢?八年过去,菲方既没能登上黄岩岛,也没能改变现状。所谓“国际法胜利”,在海上力量与实际管控面前,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 《马尼拉时报》这次发声,恰恰戳破了这个泡沫。它没有回避尴尬:过去十五年,菲律宾一边靠民族主义煽动民意,一边在行动上寸步难进。结果呢?不仅没拿回一寸礁盘,反而让国家形象受损,被外界视为“不讲历史、只讲情绪”的典型。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家报纸并非反对派喉舌,而是创立于1898年的老牌媒体,读者涵盖政商学界精英。它的转向,说明菲律宾社会内部对南海策略的质疑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现实反复教育后的清醒。 举个例子:2023年菲律宾一艘补给船试图靠近仁爱礁,结果被中国海警依法拦截。事后菲国内舆论分裂——有人骂中方“霸道”,也有人问:“我们为什么非要往别人家门口送物资?”类似的声音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民众开始意识到,一味对抗未必带来利益,反而可能错失合作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杜特尔特执政后期。他曾主动缓和对华关系,推动中菲经贸合作,一度让南海局势降温。虽然其继任者又调高了调门,但民间对务实外交的支持并未消失。如今《马尼拉时报》的评论,或许正是这种潜流浮出水面的信号。 我认为,这份声明的价值,不在于它“站队”中国,而在于它敢于回归事实本身。黄岩岛在中国史料中有明确记载,明代《顺风相送》就提到“石塘”(即今黄岩岛一带),清代水师更将其纳入巡防范围。而菲律宾直到20世纪才开始提出声索,且从未实施有效管辖。这些都不是新发现,只是过去被政治话语掩盖了。 如果菲律宾舆论场能继续容纳这样的理性声音,或许有助于两国在渔业管理、海洋科研、灾害预警等领域找到更多交集。毕竟,南海不是零和游戏的擂台,而是需要共同守护的蓝色家园。 当然,我也担心这种声音会不会很快被民族主义浪潮淹没。毕竟,在选举政治下,承认“我们错了”比喊口号难得多。但至少这一次,《马尼拉时报》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用专业和良知对抗偏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12
蕾蕾不打雷

蕾蕾不打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