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二桥公园,这座耗资2.6亿元建设的城市绿地,如今却成了一场持续十年的"拉

南京长江二桥公园,这座耗资2.6亿元建设的城市绿地,如今却成了一场持续十年的"拉锯战"舞台。2001年与二桥同步开放的这座公园,曾以其700亩的广阔面积、60多座桥梁模型和直径32米的球形观光厅,成为南京市民的骄傲。然而谁能想到,闭园后的它竟被一名叫戴虎的男子实际掌控了整整十年。 故事要从公园闭园说起。受二桥公司委托看管的戴虎,在封闭的公园内搞起了渣土转运、仓库出租等生意。二桥公司发现后,从2015年开始就多次下"逐客令",可戴虎始终不肯离开。更离奇的是,即便当地法院强制执行,这位"钉子户"依然纹丝不动。700亩的公共空间,就这样成了某人的"私产"。 翻看公园的历史,2018年它还风光无限。当年9月的商旅文发展大会上,这里签约了1.5亿元的升级改造工程,计划新增房车露营、青少年拓展等时髦项目。2019年栖霞区政府还专门实施环境整治,拆了4个长江岸线码头,恢复了60万平方米植被。可这些"高大上"的规划,怎么就挡不住一个戴虎? 公园的位置其实很关键。它坐落在栖霞区太新路101号,东临新港大道,西倚二桥高速,北接化工一厂地块,南靠太新路辅路。这样的黄金地段,难怪有人会动歪心思。截至2024年,地铁1号线北延工程已经完成了周边地块征收,更凸显了这里的开发价值。 这场纠纷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一边是2.6亿投资的国有资产,一边是十年都赶不走的"占领者";一边是法院的强制执行,一边是纹丝不动的现实。有网友说得扎心:"私人物品的话,涉及个人利益一秒钟被夺回来了。"这话听着刺耳,却道出了公共资产管理的软肋。 从2015到2025,整整十年时间,一座城市的地标公园就这样被"霸占"。期间经历了多少次交涉?多少次法律程序?为什么最终还是陷入僵局?这些疑问背后,折射的是公共空间治理的深层困境。或许,比起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我们更该思考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公共资产保护机制。毕竟,700亩绿地不是小数目,它关乎的是整个城市的公共利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借鉴

0 阅读:4
金建论冰川中探险的勇士

金建论冰川中探险的勇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