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访华急着“灭火”,张口却提“人员交流”!专家点破中日关系真正死结 最近这中

枫叶漫天 2025-11-17 12:06:45

日方访华急着“灭火”,张口却提“人员交流”!专家点破中日关系真正死结 最近这中日关系,总让人感觉像黄梅天的天气——时阴时晴,摸不透。 日本外务省的金井正彰局长今天来中国了,要和我们的亚洲司司长刘劲松见面。明面上看,是一次例行的工作会谈,但背后那根弦,其实大家都清楚——就是冲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阵子关于台湾的言论来的。 日方急着要来“灭火”,反复强调“没有改变一贯立场”。这话听着耳熟,像极了两个人闹了别扭后,一方急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同时特别强调了一个点:即便有分歧,也别影响人员交流。 这句话,反倒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人员交流,才是那根最结实的纽带 想想这些年,当中日政治关系遇冷时,是什么让两国关系没有彻底冰封? 是那些在对方国家求学的留学生,是那些深耕市场的企业家,是那些真心喜欢对方文化的普通人。 有一位在上海开日料店的日本人透露。疫情期间,他的店差点关门,是周围的中国老顾客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去店里消费,帮他渡过了难关。大叔常说:“客人不在乎我来自哪里,只在乎我做的寿司好不好吃。” 还有个在日本留学的网友透露,去年京都台风,他的公寓进水,是素不相识的日本邻居主动开门,让他们一家暂住,还煮了热腾腾的乌冬面。 这些微小的、具体的人和事,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政治人物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但普通人之问的善意和往来,却像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为什么日本特别担心交流受影响? 日本这么着急地要来“保”人员交流,其实有他们的现实考滤。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有数万日本人在中国生活工作,更有大量日本企业深度依赖中国市场。一旦人员往来受阻,受影响的不仅是感情,更是实实在在的生计。 这提醒我们: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民间往来其实是一种“压舱石”。当风浪来时,它能让船不至于倾覆。 我们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对于日方的来访和解释,我们自然要听其言、观其行。原则问题,一步也不能让。 但同时,也不必把民间交流和原则问题完全捆绑。让文化的归文化,经济的归经济,人民的归人民。 就像两个人,即便对某个问题看法不同,也不妨碍我们继续保持礼貌,继续做邻居,继续在对方需要时伸出援手。 说到底,中日之间,地理上是一衣带水,文化上是千年渊源。这份联系,不是某些政治人物说几句话就能切断的。 金井局长这次来,话说的漂亮,但我们更看重实际行动。只要日方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不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自然会像春天的溪流,自有其奔流的方向。 而这份由无数普通人共同维护的友好,才是中日关系真正的基础,比任何政治表态都更坚实,也更长久。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仍然感觉日本政府官员不可信

0 阅读:1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7

用户10xxx07

2
2025-11-18 07:30

对小日要拿出二战战胜国的气势,维护二战秩序!我们占领着道德高地,动文动武都不怕!以我们如今的实力,随时可以对小日实施国际法,履行战胜国在日驻军义务。

猜你喜欢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