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宣布了,据多家日媒报道,日本准备把自卫队“1等陆佐”等数字称呼改回“大佐

萧兹探秘说 2025-11-17 11:35:03

日本方面宣布了,据多家日媒报道,日本准备把自卫队“1等陆佐”等数字称呼改回“大佐”等传统叫法,同时把“普通科”改成“步兵科”,目标是在2026财年前后完成,理由是与国际通行称谓对齐。 这话听着可太没说服力了,所谓“国际通行”压根就是块随手找来的挡箭牌。要是真想跟国际接轨,怎么不直接用“上校”“中校”这种多数国家通用的军衔?偏要扒出“大佐”这种刻满军国主义烙印的老称呼,明摆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战后日本特意把传统军衔换成数字表述,就是为了和侵略历史切割,现在主动把这层伪装撕下来,心里的小算盘谁看不明白? “普通科”改“步兵科”也一样,前者听着像后勤辅助部队,后者直接点明作战属性,这哪里是对齐国际,分明是在给自卫队的军事身份正名。 说起来,“大佐”这俩字可不是什么好词,二战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少手上沾着鲜血的一线指挥官就是这个军衔。当年那些烧杀抢掠的恶行,至今还留在亚洲各国人民的记忆里,日本现在偏要把这个充满争议的称谓捡回来,不是在挑战周边国家的底线吗? 他们一边喊着“国际通行”,一边在军事扩张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波操作简直是把“此地无银三百两”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看日本最近几年的动作就知道,改名只是一系列军事动作的配套戏码。2026财年防卫省直接抛出了88454亿日元的预算请求,比2025年还涨了4.4%,其中装备经费就占了65262亿日元,同比增长6.6%。 这些钱没少花在进攻性武器上,不仅要继续采购“战斧”巡航导弹,还在砸钱研发射程3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光远程打击能力这一项就申请了1.025万亿日元,五年累计计划要花5万亿日元。这哪是“自卫”该有的配置,分明是在打造一支能主动出击的军事力量。 部队编制上的调整也没闲着,之前就计划把陆上自卫队第15旅团扩编为师团,新增步兵联队和岸舰导弹联队,驻扎在冲绳的胜连分屯地,光岸舰导弹联队就配了350人,还顺带加强了防空、通信这些配套力量。 2026财年还要进一步整合特种部队,把“特殊作战群”和“中央快反团”合并成新的特种作战旅,1200人的编制,指挥官直接给到陆将补级别,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打造一支能快速部署的精锐作战力量。 更别提航空自卫队都改成“航空宇宙自卫队”,还专门设立了太空作战司令部,连太空领域都要插上一脚。 预算分配里还有个耐人寻味的点,人员经费反而下降了1.3%,但装备经费和研发投入却一路飙升,2026财年研发预算高达7790亿日元,又是搞下一代战机,又是研究高功率微波反无人机技术,甚至还在琢磨等离子EMP武器。 这种重装备轻人员的配置,说白了就是想靠先进武器弥补征兵难题,同时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步伐。再加上之前通过的新版安保战略,明确提出发展“反击能力”,打破了战后“专守防卫”的原则,这一系列操作环环相扣,改名不过是给这波军事扩张披上一层“国际化”的外衣。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正的国际通行准则是尊重历史、维护和平,而不是换个军衔称谓就能模糊过去的侵略历史。日本一边试图用“大佐”“步兵科”这些称谓强化军事存在感,一边疯狂砸钱搞进攻性武器、扩编部队,这种明目张胆突破战后限制的行为,只会让周边国家提高警惕。 历史已经给过教训,任何试图复活军国主义、走军事扩张道路的做法,最终都只会自食恶果。日本要是真把“国际通行”当回事,不如多花点心思反思历史,而不是忙着给自卫队换马甲、搞军备竞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