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士兵在红军城抵抗一个半月后绝望投降了!这两名乌军投降士兵称,他们挨家挨户到处找水喝,找东西吃。但是什么都没有。 红军城这两名乌军士兵的遭遇,简直把战场上的残酷现实撕开了给人看。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废墟里挣扎了一个半月,最后连口水都喝不上,只能选择放下武器。这种结局哪里是突然发生的?根本就是整个防御体系从内部开始崩溃的必然结果。 挨家挨户找水喝的场景特别让人揪心。他们挨个敲开那些早已空无一人的民居,翻遍每个角落想找点能喝的东西,结果连一滴干净水都找不到。这种绝望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着士兵们的意志。想想看,在现代化战争里,士兵居然要为最基础的生存资源发愁,这仗还怎么打? 俄军的战术就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他们的炮兵部队根本不给乌军喘息的机会,炮弹像雨点般砸下来,把整片区域变成了死亡地带。更可怕的是天上那些无人机,它们像幽灵似的在头顶盘旋,乌军士兵只要稍微暴露位置,下一秒就会有精准打击跟着来。这种全天候的监视让士兵们连动弹都不敢,完全被困在原地。 饮用水断供才是最要命的。人体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没水喝连三天都撑不住。这些士兵嘴唇干裂,喉咙冒烟,连说话都费劲。有人实在受不了就去接雨水喝,可现在的雨水都带着硝烟味,喝下去反而更难受。身体脱水导致他们头晕眼花,连枪都端不稳,还谈什么战斗力? 食物短缺同样致命。他们翻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连块饼干都找不到。有士兵后来回忆说,最后几天全靠嚼树叶撑着,胃里像火烧一样疼。营养不良让士兵们体力急剧下降,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晕倒在战壕里,这样的状态连撤退都成问题。 弹药见底更是雪上加霜。他们每次开火都要精打细算,因为不知道下一批补给什么时候能到。有时候俄军冲上来,他们只能省着点打,眼睁睁看着敌人退回去。这种憋屈仗打得特别磨人,士兵们既不能痛快反击,又没法脱离战场。 指挥系统早就乱套了。后方承诺的补给永远在路上,实际能送到前线的物资少得可怜。有次好不容易等来辆补给车,结果半路就被无人机炸成了废铁。通讯时断时续,各个阵地都成了孤岛,彼此之间根本没法配合。 战场环境恶劣到极点。红军城到处是断壁残垣,根本找不到像样的防御工事。士兵们躲在废墟里,既要防炮火又要防狙击手。最难受的是晚上,气温骤降,他们又冷又饿,连个暖和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挤在一起靠体温取暖。 医疗支援完全断了档。受伤的士兵得不到救治,伤口感染化脓,惨叫声整夜不停。有医疗兵想帮忙,可连最基本的绷带和药品都没有,只能看着战友在痛苦中死去。这种精神折磨比肉体伤痛更摧残人。 俄军的心理战也从来没停过。他们用喇叭反复喊话,说援军不会来了,投降才能活命。起初没人理会,但随着处境越来越糟,这些话就像魔咒般在阵地上回荡。有些士兵开始动摇,虽然嘴上不说,但眼里的光慢慢熄灭了。 最后投降那一刻,两个士兵连站直的力气都没有。他们举着白布踉踉跄跄走出来,脸上全是灰土,军服破得不成样子。俄军士兵递过来水壶时,他们抢着喝水的样子看得人心里发酸。这场持续45天的防御战,说到底是被活活耗死的。 这场战役给后续战事敲响了警钟。现代战争打的是整体实力,光有勇气根本不够。后勤保障要是跟不上,再精锐的部队也会被拖垮。红军城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失去补给线的守军,最终都会面临同样的绝境。 现在整个战局都在印证这个规律。那些被围困的据点接二连三失守,每个投降的乌军士兵都在重复相似的故事。没水没粮没弹药,通讯中断援军不至,这种仗换谁来打结果都一样。战争从来不是单靠意志力就能赢的,现实往往比理想残酷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