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罕见,摊牌了!中国军方破例用中英日三语发表声明,引起轩然大波,声明写道:“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在过去的外交表态里,咱们要么用中文立稳主场,要么加配英文传递给国际社会,特意带上日语精准“投喂”,等于把话说到了日本政客的耳朵边上,潜台词再明确不过——别装听不懂,这警告就是给你们量身定做的。 声明里那句“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没有半句虚言,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毕竟能让解放军打破常规搞三语播报,日本近期的操作确实触到了不能忍的底线。 把时间线拉回近期国会答辩现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抛出“台湾有事可触发集体自卫权”的论调,这是战后日本在任首相首次将武力介入台海的野心摆上台面。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方从她发表言论到正式回应留出了整整一周缓冲期,说白了就是给她留足收回狂言的余地,可这位政客偏要一条道走到黑,愣是没接住这份体面。 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都看不过去,在社交平台直接戳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日本插手纯属越界”,这番话算是把中日关系的底线摆得明明白白。 毕竟1945年台湾光复,本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刚性成果,日本当年签署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里,白纸黑字写着将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现在有人想翻历史账本,无疑是在触碰战后国际秩序的红线。 日本政客敢这么跳,核心是抱着攀附美国的心思,觉得有美日安保同盟当靠山就稳了。 2022年日本通过新“安保三文件”,彻底把和平宪法踩在脚下,明目张胆搞进攻性军力建设,现在正同时研发10余种射程超3000公里的导弹,还在全国翻新几十处军民两用机场港口,今年10月的综合演习里,光用于战机起降和军事运输的设施就动用了39个。 这些动作看似针对“周边安全”,实则在2022年版军力规划里写得很清楚,核心推演场景就是介入台海。可他们偏偏忘了,时代早变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模样,咱们的警告从来都不是口头威慑。 就像11月初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的联合演训,21艘战斗舰艇呈围岛态势部署,71架次战机抵近台岛,其中36架次直接进入台湾所谓“应变区”,从海空封控到实弹射击,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这就是守护主权的硬实力展示。 说穿了,台海局势从来轮不到日本指手画脚,地理上隔着海峡不说,经济上他们还得靠台海航运续命。 数据最不会说谎,日本90%的进口石油、99%的进口矿物都要走台湾海峡附近,每年经这里的货运量高达5亿吨,80%的船舶会直接穿越海峡。 去年福建漳州东航船务的统计显示,单是该公司就有6艘船在两岸间跑了484航次,运送货物36.81万吨,更别提支撑日本汽车、电子产业的芯片、零部件运输,大多要借道台海。 真要是闹到军事介入的地步,先不说解放军的导弹答不答应,光是台海航运一中断,日本原料进口量缩减15%就会触发经济震荡,缩减50%直接濒临崩溃 这次三语声明的妙处,就在于把话说到了不同人耳朵里。中文版本是说给国人听的,亮明底线让大家安心;英文版本递交给国际社会,用“侵略行为”这个有明确国际法定义的词定性,堵死日本狡辩的空间;日文版本则是直接对话日本民众和清醒政客,让他们看清少数右翼的疯狂会把国家拖向何方。 日本海上自卫队看似有“出云”级驱逐舰撑场面,可该舰最多只能装10架F-35B,跟咱们辽宁舰、山东舰动辄30架的载机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更别提中国歼-35隐身战机即将列装,到时候“出云”级连性能优势都剩不下。 航母护航舰艇方面更悬殊,日本只有6艘“神盾”舰,咱们则有近40艘,真要是没有美军支援,日本自卫队单独面对中国海军纯属以卵击石。 中方的回应从来都是层层递进的,外交部先从法律政治层面定性,国防部紧接着用“迎头痛击”亮明军事底线,《人民日报》“钟声”评论再从战略高度敲打,三条线拧成一股绳,就是要让日本看明白后果。 日本现在70%的贸易要经南海,要是真卷入台海,台湾海峡被封锁后,他们的商船只能绕澳大利亚航行,单程多花15天不说,航运成本直接暴涨60%。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买卖,明眼人都知道划不来。更别提日本粮食自给率仅72%,一旦供应链出问题,民生都得受影响。那些还在台海问题上动歪心思的政客,该好好掂量掂量,是继续跟着美国煽风点火,还是回头维护中日经贸的基本盘。 当年中国免除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核心前提就是日本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现在有人想撕毁这份默契,无疑是在动摇中日关系的根基。这次三语声明不是一时的情绪爆发,而是对长期挑衅的必然回应。

用户80xxx63
胆敢武力介入,迎头痛击是必然的,还要把战火引入日本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