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变了?11月14日,他在台北一场企业家闭门会议上直言:“凡是失去大国支持的政权,都难逃被殖民的命运,与其落得悲惨下场,我宁可靠向大陆。” 2024年全年出口总额达到4750.7亿美元,仅次于2022年历史高峰,年增长率高达9.9%,这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绝对称得上亮眼成绩。 尤其是AI浪潮推动下,台湾成为最大受益者,高效能运算与人工智慧应用扩展,直接拉动上半年出口与投资双双强劲,第一季GDP年增5.48%。 2025年整体经济成长率虽下修至2.93%,但前三季表现依然抢眼,分别达到5.45%、8.01%与7.64%,科技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资本支出创新高,民间投资上半年增长20.77%。 台湾经济并非如某些悲观论调所述的“衰退民生凋敝”,它正紧紧抓住全球AI供应链核心位置,对美出口顺差快速扩大,甚至可能因此被新任美国政府锁定施压。 富士康作为郭台铭一手打造的帝国,其大陆子公司年获利超过4000亿新台币,郑州工厂贡献河南六成进出口额,离不开大陆稳定供电、高效物流与熟练技工支持。 川普重返白宫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陡增,台湾作为外向型经济体,极易受溢出效应冲击。 标普全球最新预测虽上修2025年台湾成长率至3.3%,但警告2026年将降至1.5%,主要因关税改变贸易流量、削弱需求与消费者信心。 在这种环境下,单纯依赖美国市场风险日益凸显,台湾对美顺差增长过快,已成潜在谈判筹码。 反观大陆,尽管内部监管趋严、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其在AI需求崛起中的角色不可忽视。 郭台铭强调靠向大陆,并非盲目亲近,而是基于经济实力决定尊严的务实考量——台湾需摆脱负面政治拖累,专注科技岛建设,利用自身优势走中间路线,避免在中美博弈中被迫选边。 失去大国支持的政权命运,往往印证郭台铭的警示,台湾若一味疏离大陆,忽略ECFA等既有经贸框架维护,可能加剧出口动能转弱,下半年内外需成长已现放缓迹象。 台商调查显示,将近六成对大陆市场持悲观态度,订单利润减少,但这更多反映全球经贸变局,而非大陆单方面问题。 经济部近期举办研讨会,提醒台商注意大陆投资风险,同时协助转向美国或第三地,却也承认供应链韧性需全面评估。 郭台铭过去访美时就明确指出,台湾规模经济不能全靠中国,必须分散至东南亚、欧洲,但前提是和平稳定,否则一切国际化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郭台铭支持大陆依世贸规范处理经贸,望维持ECFA,正是这种平衡思维,未来四年,台湾重新定位至关重要,走和平科技全球之路,方能繁荣。 参考信源: 郭台铭投书美媒批赖清德拒一个中国 加剧台海战争危险 2023-07-18 中国台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