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林水产省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涨至431

寄容麦克 2025-11-17 06:56:57

日本农林水产省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涨至4316日元(198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 这价格比5月份还高,连续两周上涨,创了新纪录。 折算下来,日本大米每斤都快20块人民币了,放在国内能买上好几斤优质东北大米。对以米饭为主食的日本人来说,这可不是小波动,而是实打实的生活压力——社交媒体上全是吐槽,有人说曾经随手买的主食现在成了“奢侈品”,还有人调侃“明年日本人的主食要换成意大利面了”,超市里面食货柜都悄悄扩容了。 米价疯涨绝非偶然,极端天气先给了农业一记重拳。连续两年的干旱加上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让日本水稻主产区出现大面积绝收,产量锐减直接拉响了供应警报。更雪上加霜的是去年8月的地震预警,当时传言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可能发生强震,民众疯狂囤积大米,一度引发“大米荒”,供需失衡让价格涨势彻底刹不住车。 政策层面的操作更是让人看不懂。前首相石破茂时期,还会通过投放政府储备米平抑价格,米价也曾短暂回落。可高市早苗上台后,新任农林水产大臣直接叫停了这一有效手段,转而提出给低收入人群发大米折扣券。看似贴心的政策,执行起来却漏洞百出,有些地区光发放折扣券的人工费和邮费,都比券本身的面值还高,完全是劳民伤财的无用功。 更讽刺的是,日本曾长期吹嘘大米自给率超90%,可近年过度依赖进口又没建立完善的储备机制,一旦遇到减产或市场波动,就只能被动承受涨价。现在新米上市本是补充供应的关键期,可新米本身定价就高,反而进一步推高了整体均价,超市里一袋5公斤装的新米,普遍要卖到5000日元以上,折合人民币230元,普通家庭根本不敢随意下手。 米价上涨已经引发连锁反应,不少家庭被迫调整饮食结构,把面条、面包当成主食,原本的米饭配味增汤,渐渐变成了意大利面配番茄酱。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压力更是翻倍,主食支出占比飙升,只能在其他开支上拼命压缩,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按理说,民生问题该是政府优先解决的大事,可日本当局似乎更在意扩军、修宪这些政治操作,对米价暴涨这种关乎老百姓饭碗的事,却拿不出有效对策。折扣券治标不治本,叫停储备米投放更是逆势而为,这种脱离民生的治理方式,只会让民众的不满越来越深。 一袋大米的价格,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的民生温度和治理能力。当基本主食都要让民众精打细算,这样的“涨价纪录”,实在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寄容麦克

寄容麦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