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说了大实话!乌克兰战败后,欧洲已经准备和俄罗斯打仗了!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表态从来不是捕风捉影,这位看透欧俄博弈的领导人直接戳破真相: 罗马尼亚、芬兰、波兰忙着疯狂扩军,俄罗斯也在同步强化战略部署,欧洲大陆的备战动作早就超出了“援助乌克兰”的范畴,一场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当顿涅茨克红军城97%区域被俄军控制,数千乌军陷入断粮断弹的绝境,欧洲各国的反应已经说明一切,他们不是在阻止战争,而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可能有人会问,欧洲真的铁了心要和俄罗斯硬碰硬吗?看看民众的态度就能发现端倪。 民调数据显示,欧洲对俄罗斯的认知分裂得厉害,越靠近俄罗斯的国家,民众越觉得俄是最大威胁。 立陶宛57%的受访者把俄罗斯侵略当成首要威胁,波兰是51%,丹麦也有62%,毕竟丹麦控制着波罗的海入口,经常能看到俄罗斯的舰队通行。 但到了西欧和南欧,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德国只有36%的人这么认为,法国31%,意大利更是低到20%。 西班牙人更关心移民问题,意大利人觉得武装冲突才是最大危险,甚至有22%的西班牙人和20%的意大利人,把美国外交政策当成和俄罗斯同等程度的威胁。 这种分裂的民意,让欧洲的备战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欧洲各国的行动却和部分民众的意愿背道而驰,扩军的口号喊得响亮,实际操作却问题百出。 波兰算是最激进的,国防部长直接宣布2026年国防预算要占到GDP的4.8%,相当于全国财政开支的四分之一,还砸钱部署F-35A战斗机,推进欧盟“无人机墙”项目。 可另一边,德国想把兵力扩充到46万人,开出每月2600欧元的高薪,还送驾驶执照补贴和IT培训,却依然招不到人。 荷兰更有意思,一边是政府跟着北约加码对乌援助,一边是25万人走上街头参加反战游行,这可是荷兰自1981年反核抗议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战活动,民众举着标语抗议战争,和政府的备战动作形成刺眼对比。 光有人和钱还不够,武器弹药的短板更是让欧洲的备战显得底气不足,欧洲北约国家的弹药库存早就告急了,尤其是专门用来突破俄军防空系统的弹药,更是少得可怜。 英国皇家空军现在都没合适的空射武器执行对敌防空压制任务,仅剩的少量“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打不了几个目标就会耗尽。 挪威、波兰这些国家虽然采购了一些先进导弹,但数量根本不够打一场大规模战役,而且单枚导弹价格高达两三百万美元,买多了就没钱采购其他类型的弹药。 欧盟虽然投入5亿欧元推进弹药生产法案,想把年产能从30万发提升到200万发,但军工生产线扩张需要时间,短期内根本补不上库存缺口。 更要命的是,欧洲的武器还严重依赖GPS制导,一旦被干扰,很多先进装备都得变成“瞎子”。 欧洲内部的分歧更是让备战变成一场“自嗨”。保加利亚总统鲁门·拉德夫就公开唱反调,直言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只会延长冲突,还拒绝出席北约峰会。 他多次强调,冲突不能靠军事手段解决,欧洲领导人该为乌克兰的损失负责,这种立场和欧盟、北约的主流态度完全相悖。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多次警告,欧盟动用俄罗斯冻结资产援乌的做法,可能会成为俄欧直接冲突的导火索。 这种各怀心思的状态,让欧洲连统一的援助方案都难推进,更别说协同备战了。 俄罗斯这边也没闲着,早就做好了反制准备。普京之前就签署总统令,明确禁止向任何采用西方限价机制的国家出售石油和石油产品,直接卡住了欧洲的能源命脉。 虽然欧洲一直在努力减少对俄能源依赖,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完全替代方案,保加利亚就因为高度依赖俄天然气,总统拉德夫多次警告不能贸然切断供应。 俄罗斯还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直接威慑欧洲腹地,而欧洲主导的反导系统要到2030年代才能形成作战能力,未来十年相当于处于“防不住”的被动状态。 更狠的是,俄罗斯已经开始起诉欧洲金融机构,用“资产互扣”的方式反击欧盟动用冻结资产的行为,这场金融博弈已经悄悄打响。 更过分的是,美国因为政府停摆,已经暂停向北约盟国交付价值超50亿美元的武器,包括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直接拖慢了欧洲的军备更新进度。 美国还放话,只有欧洲派遣数万部队,才会提供战略支持,这种“甩包袱”的做法,让欧洲不得不独自面对与俄罗斯对峙的风险。 武契奇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欧洲的扩军备战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充满了民意分裂、弹药短缺、内部分歧等诸多问题。 当政府的备战动作和民众的反战意愿相悖,当高昂的军费挤压了民生开支,当内部矛盾难以调和,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备战,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如愿。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武契奇说了大实话!乌克兰战败后,欧洲已经准备和俄罗斯打仗了 2025-11-15 14:10·周末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