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泳”者徐嘉余:独守仰泳“无人区”,铸就全运“双四连冠”传奇】 四年一度的全运会,无论是规格和水平,还是规模和影响力,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存在,游泳赛场的争夺,同样刀光剑影。当被戏称为“半支国家队”的浙江泳军在传统优势项目上遭遇“05后”们的冲击时,还有一个人在自己的专项上不断精进,蝶变归来,捍卫着“包游区”的荣耀和底气。徐嘉余,这位常常在国内仰泳赛场游出“无人区”的独行侠,用12年时间在全运会赛场完成男子100米、200米仰泳“双四连冠”的壮举。11月16日晚,全运会男子50米仰泳半决赛,他又游出24秒36,在30岁的年纪,打破了自己在杭州亚运会上创造的24秒38的全国纪录。徐嘉余用自己的每一次游进,为浙江乃至中国仰泳,写下一段孤独与坚守交织的传奇。身后,依然是“无人区”有人说,仰泳是泳池里最孤独的姿势。选手在游进中只能看到场馆的天花板,看不见两侧的对手,只有在转身的瞬间,才能透过水花瞥见一丝旁人的影子。徐嘉余以这样的姿态,在全运会的泳道上游了4届,赢了12年。当18岁的张展硕连夺三块男子自由泳单项金牌,13岁的于子迪和15岁的吕沁瑶如天降紫微星闪耀女子200米混合泳和蛙泳赛场,而立之年的徐嘉余,依然以无可撼动的巨大优势稳坐着中国男子仰泳头把交椅。全运会100米仰泳决赛,徐嘉余领先22岁的亚军王谷开来1秒49。200米仰泳决赛,他领先摘银的21岁东道主选手陶冠男2秒16。男子100米仰泳亚洲纪录和200米仰泳全国纪录的保持者,年纪步入“三张”的徐嘉余在国内赛场依然独孤求败,也难怪他多次在混采区呼吁200仰的接班人尽快现身,可以让他不必游得那么辛苦。荣耀,得用艰辛铸就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决赛,身体不适的徐嘉余获得决赛第五名。在决赛前的两天,他曾在现场拼到呕吐,甚至坐轮椅离开。上届全运会,200米仰泳夺冠后,力竭的徐嘉余在赛场旁边的放松池泡了很久,才艰难爬上岸接受媒体的采访。他说,在水里的浮力能够减轻身体的负荷,刚比完感觉光是站着就已经很困难。对于30岁的“甲鱼”来说,游200米仰泳会带来成倍的疲劳感。200米仰四连冠,徐嘉余因体力耗尽而瘫坐在地,展现出极度疲惫的状态。尽管在随后的采访中,他云淡风轻地说,已通过技术改进,去延缓这一份痛苦。蝶变,需经历破茧的阵痛如今的“双四连冠“有多风光,此前的技术改进时就有多迷茫。今年的新加坡世锦赛,堪称是徐嘉余的至暗时刻。向来以阳光灿烂微笑示人的他,在游完接力比赛后面对镜头一度泪洒当场。“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我很想躺下,但是我躺不下(接力没有替换棒)。”他哽咽着说,自己一直觉得运动员应该给大家传递正能量,但是真的很无力很无助,这种感觉甚至比他低谷时期还煎熬。在徐嘉余看来,即便中国游泳现在发展得很好,但对于他来说,仰泳这条赛道依旧孤独到只有他一个人。“我怕我游得更慢,我担心我会有更差的表现,我每一枪都在全力以赴。”彼时,世界大赛上改技术,也招致不少的非议。徐嘉余给出的解释是:国内的比赛对他没有刺激和激励的作用。他透露,自己以往的夺冠成绩,放在今年的世锦赛里只能排第七。“如果我不进行变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定会越来越慢,所以我想要变得更好,今天这一步我必须要坚定地踏出去,并且相信自己。”成长,“放得下比想赢更重要”徐嘉余说,自己的第四次全运会,就是奔着拿金牌来的。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在自己的单项上,无往而不胜。两个单项蝉联四连冠后,徐嘉余笑说欣喜只是一瞬,紧接着就会趋于平淡。“对现在的我来说,放得下比想赢更重要。”在徐嘉余的师兄兼教练蔡力眼中,巴黎奥运会后的徐嘉余更加成熟,并在朝着自己“征战洛杉矶”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徐嘉余的四度全运双冠路上,有的也不仅仅是孤独的冲刺。那些伤痛与坚持,那些信任与传承,都化作泳池里的暖流,支撑着他从温州少年成长为中国仰泳之王。30岁的徐嘉余,在泳池里的每一次划水,都是坚守;每一次触壁,都是新生。(潮新闻 记者 赵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