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侯友谊发表对沈伯洋被通缉后,卢秀燕也发表了自己意见:谴责任何形式暴力,绝不宽贷

经略简料 2025-11-16 13:19:27

继侯友谊发表对沈伯洋被通缉后,卢秀燕也发表了自己意见:谴责任何形式暴力,绝不宽贷。坐实了侯友谊第二人设,面对绿营一点招没有,对大陆怎么就来劲。 当侯友宜与卢秀燕异口同声“谴责任何形式暴力”,这句看似万无一失的政治标准答案,恰如明镜,清晰映照出台湾政坛在敏感议题前深陷的窘境与矛盾。 事件的引子,是大陆方面将沈伯洋定性为“台独”顽固分裂分子,并依法启动了侦查程序。 对于这个举动,侯、卢二位国民党要员的反应,却巧妙地绕开了沈伯洋本人的争议行为。 他们选择性地,将一个基于法律和事实的侦查行动,重新包装为一种抽象的“暴力”,这番操作,一下子就把焦点给带偏了。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谁在定义“暴力”? 大陆方面始终秉持法治精神,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这一边,以法律为纲,以坚定决心守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彰显大国担当与民族意志。 另一边,却是沈伯洋创办的“黑熊学院”被指控的种种行径。这个学院,嘴上喊着民防教育、防灾自救,干的却是另一套。 他们刻意将台商、陆配及在台陆生标记为“大陆关联者”,煽动学员监控这些群体,无异于制造“绿色恐慌”。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社会暴力,它通过制造对立和猜疑,侵蚀社会信任基础,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侯友宜的态度尤其耐人寻味。 他曾不止一次警告,“台独”是会引爆战争的。可当真正需要他对具体的分裂势力表态时,他却退缩到谴责一个模糊概念的舒适区里,对“去中国化”的教科书修改、历史古迹拆改等行为,更是视而不见。 这种选择性的沉默,当然不是因为无知。看看“黑熊学院”的背后,就知道水有多深。 这事的背后,钱的味道很重。半导体企业家曹兴诚个人就砸了六亿新台币。 此事尚未终结。 沈伯洋亲口承认,学院的基础运营经费背后浮现美国在台协会(AIT)的踪迹,甚至还与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产生了关联。 台湾当局的预算里,也藏着猫腻。在一笔高达4.1亿新台币的“全社会防卫韧性训练”预算里,竟有900万被用于“亲子园游会”等活动。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活动的承揽方大多为黑熊学院。 拿着这么多的钱,学院组织的活动也越来越扎眼。 2023年,他们操办了一场超500人的野外营队。训练涵盖设备定位与对抗演练,这哪是民防教育,分明是炮制“民间游击队”,妄图把台湾推向战场化深渊。 面对背景盘根错节、能量不容小觑的组织,政治人物选择佯装不见、故作糊涂。其背后妄图权衡利弊、谋取私利的算计,自是昭然若揭。得罪不起,索性装糊涂。 卢秀燕的处境,则更是这种政治撕裂感的缩影。她的先辈,曾是志愿军战士,这段家族历史本应是连接两岸的纽带。 但在现实中,她却在两岸议题上极力规避“九二共识”,不愿承认两岸同属一中。马英九曾当面提醒她要正视统一问题,她却置若罔闻。 她的策略是典型的两面下注:经济上,她热情欢迎福建商贸代表团,大谈合作,享受着两岸交流的红利。政治上,她却转头就支持赖清德以“过境”为名访问美国,为分裂行为背书。 说到底,无论是侯友宜的言行不一,还是卢秀燕的身份迷航,都指向了一个冰冷的现实:在当前的选举生态下,个人政治私利和选票的考量,已经压倒了一切。 一句轻飘飘的“谴责暴力”,看似中立公允,实则是一种精心算计后的政治投机。 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模糊了是非,纵容了真正具有破坏性的分裂势力,正在一点点侵蚀掉两岸和平的根基。 信源:中国大陆通缉沈伯洋,震慑台湾政坛,国民党建议自首,民进党内讧 2025-11-13 14:19·丁万昌律师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