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英法德多位领导人突然宣布了要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口号。 把视线放

古今知夏 2025-11-16 10:32:55

果不其然。 英法德多位领导人突然宣布了要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口号。 把视线放到罗马,梅洛尼近期在对华议题上的声音明显降了,这是实打实的变化。 英法德领导人轮番上阵,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细看实际动作,不少人却开始悄悄放软,特别是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经的强硬派,现在安静得出奇。是战略转向,还是政治表演? 先看梅洛尼,之前她可是出了名的 “对华强硬派”,上台就搞大动作,直接退出 “一带一路” 倡议,还跟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一副要跟中国彻底撕破脸的架势。当时不少人以为,意大利要跟中国断了往来,可没成想,才过没多久,她就彻底 “失声” 了。 为啥不喊了?还不是因为疼了,退出 “一带一路” 后,意大利不少中小企业直接傻眼,之前到手的基建订单飞了,葡萄酒、橄榄油这些特产对华出口增速直接腰斩。而她当初盼着的美国投资,迟迟不见踪影,说好的 “替代方案” 全是空头支票。 关键的是,意大利老百姓不买账,企业界更是怨声载道 — 中国可是意大利奢侈品、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市场,真断了合作,受损的还是自己。现在的梅洛尼,只能乖乖闭嘴,再不敢随便喊 “反华” 口号,沉默背后全是无奈。 再看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在 G7 会议上跳得最高,指着中国骂 “产能过剩”,还呼吁盟友们联合起来抵制中国产品,那语气仿佛中国产品成了 “洪水猛兽”。可他话音刚落,德国企业界就直接 “拆台”。 巴斯夫湛江基地二期工程热火朝天开工,大众汽车在华新能源产能一口气扩了 30%,连德国工业联合会都直接表态:92% 的德企要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一半以上还要加码投资。 为啥企业不听政客的,很简单,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5 年前三季度,中德贸易额都破 1600 亿欧元了。 德国的汽车、机械、化工这些支柱产业,离了中国市场根本玩不转,政客喊着 “去风险”,企业心里门清“去中国” 就是自寻死路。一边是政客喊着 “保持距离”,一边是企业忙着 “拉近距离”,这种反差简直不要太明显。 法国更有意思,玩的是 “双面套路”,左手签大单,右手搞小动作。 马克龙政府一边让赛诺菲砸 10 亿欧元在天津建胰岛素基地,让空客拿下中国航空的大额订单,一边又在 “印太报告” 里暗戳戳搞事情,派军舰去南海凑热闹,摆出一副要制衡中国的样子。 其实法国的心思再明白不过,既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想在欧盟内部当 “老大”,还得讨好美国稳住跨大西洋同盟。 可这如意算盘哪有那么好打?中国市场的红利谁都舍不得丢,怎么可能真的 “保持距离” 至于派军舰去南海,说白了就是装装样子,法国海军的主力根本离不开大西洋和地中海,真要制衡中国,纯属自不量力。 再看三国凑一起的操作,更是戏上加戏。最近几周,英法德不仅一起喊 “拉开距离”,还联合在联合国提交照会,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合法主张。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一场抱团作秀。英国脱欧后经济一塌糊涂,只能靠对华强硬转移国内矛盾;法国想借联合表态提升在欧盟的话语权;德国则是想讨好美国,缓解盟友压力。 可实际效果呢?南海当事国根本不买账,欧盟内部的匈牙利直接跳出来反对,说不能因为对华强硬影响自己的利益。 最讽刺的是,三国一边骂着中国,一边还在偷偷给中国输出技术 ,德国的化工技术、法国的航空制造、英国的金融服务,从来没断过。所谓的 “距离”,不过是政治上的装腔作势,经济上该合作还是合作。 德国副总理骂中国 “产能过剩”,纯属找借口。 中国的新能源、机械制造这些产业能火,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实打实的技术创新,还有老百姓的真实需求,跟所谓的 “补贴” 半毛钱关系没有。 相反,英法德不少企业还得靠中国的中间产品降低成本,真要是跟中国彻底 “保持距离”,他们的产品价格得涨上天,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的消费者和企业。 说白了,英法德这场 “保持距离” 的大戏,就是一场政治表演。 他们既怕中国崛起抢了自己的风头,想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担心 “脱钩” 会让自己受损。所以只能嘴上喊得凶,实际行动却不敢真刀真枪来。 信源: G7拟加码反制中产能过剩 中时新闻网 欧盟统计局:2024年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央视新闻 美媒:为避免与美国产生矛盾,意大利政府计划限制中企在当地企业持股 观察者网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