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这事儿,看得人心里又暖又酸!离婚快一年的女人,愣是辞掉南京的工,回家伺候瘫痪在床的前夫,这份情分比结婚证还沉。 两人过了七年,从十平米出租屋熬到县城小两居,最后还是被柴米油盐磨没了耐心。离婚那天挺平静,没吵没闹,还一起给孩子买了新书包,只说各自好好过。谁也没料到,才大半年功夫,那个能扛着大米爬五楼的男人,就成了全身麻木、连抬手擦脸都做不到的模样。 女人当时正在南京服装厂加班,缝纫机针头还卡着半片布料,前夫远房堂叔的电话就打来了。电话里哭腔带着颤,说人躺床上动不了,身边连个递水的都没有。她捏着手机的手指瞬间攥紧,车间里的噪音一下子远了,脑子里全是小儿子上周视频时奶声奶气的问话:“妈妈,爸爸什么时候接我放学呀”。 当晚她就找老板结了工资,铺盖卷塞进蛇皮袋,买了最早一班回潍坊的火车。老板拉着她劝,说这活儿辞了再找不容易,他现在是前夫,跟她没关系了。她只摇头,心里主意比谁都稳:前夫的爸妈和姐姐五年前接连走了,世上就剩两个孩子,大的刚上小学一年级,小的还在幼儿园掰着手指算爸爸归期,她不管,孩子就真的成了“没爹喊”的娃。 推开家门那一刻,阳光从窗帘缝钻进来,落在男人枯瘦的手臂上。他听见动静想抬头,脖子却只能歪着,眼泪顺着脸颊往枕头上掉,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别管我”。女人没多说,先把窗户全拉开,又打了盆温水,蹲在床边一点点擦干净他的脸和手。以前两人吵架,他总把脏衣服扔得满地都是,她还跟他闹过脾气,可现在看着他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那些过去的别扭突然就没了踪影。 往后的日子全是重复的琐碎。天不亮她就爬起来,先帮男人翻身、擦身,怕他长褥疮,每隔两个小时就扶着他换一次姿势。她自己的腰上贴满了膏药,弯腰时疼得抽气也咬着牙硬扛。喂饭要把粥晾到温温的,一勺勺送到他嘴边,他喉咙发紧容易呛到,她就一边拍背一边软着声音哄。晚上要起来三四次,帮他接尿、换尿垫,小儿子偶尔迷迷糊糊问“妈妈怎么总熬夜”,她就亲着孩子额头说“妈妈在陪爸爸变好”。 有次医生说病情暂时查不出根由,男人突然就不肯吃饭,把头埋在被子里闷声说“我就是个废物,拖累你们娘仨”。女人蹲在床边,握着他冰凉的手说“你不是废物,你是我两个孩子的爸爸——孩子放学进门喊一声‘爸爸’,你哪怕嗯一声,他们心里就踏实”。这话戳中了男人最软的地方,他闷在被子里哭了好久,之后再没说过放弃的话,甚至会主动配合做抬手的康复动作,哪怕疼得额头冒冷汗,也攥着拳头不肯停。 背后有人说她“傻”,放着南京的活不干,回来捡这么个“累赘”;也有人悄悄把自家种的菜放在门口,或者帮她接孩子放学。她都记在心里,却没功夫多想。白天要盯着男人康复,晚上等孩子睡了,就坐在灯下缝补旧衣服、做手工发夹换点零钱。房贷要还,孩子的学费和男人的检查费像座山压着,可她从没在孩子面前露过一点难色。 医生会诊后,只说男人是全身麻木伴随共济失调,眼睛重影、喝水呛咳,暂时找不到明确病因。女人听人说,前夫之前帮邻居养过一阵子仓鼠,有几个人出现过类似症状,她就揣着攒下的钱,一趟趟往济南、青岛的大医院跑,哪怕医生说“暂时没头绪”,也不肯停下脚步。 法律上,她和这个男人早就没关系了,可她认的从来不是“夫妻”这两个字,是“孩子的父亲”这份扯不断的牵连。婚姻会因为性格不合散场,可人心的温度不会因为一张离婚证就凉透。她没讲过什么大道理,只凭着一份最朴素的念想撑着: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喊,只要人在,日子就还有奔头。 这世上有太多“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故事,可总有人愿意在别人的绝境里,伸出最暖的那只手。不是为了回头续上断了的缘分,是为了孩子眼里不熄灭的光,为了心里那点“不能看着人糟难不管”的热乎气。这份超越婚姻的坚守,值得所有人点赞!你怎么看待这位前妻的做法? 来源 | 宁波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