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提毛主席:不忘来路,方知前行之力《新闻联播》中一句“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毛主席那一代人打下的基础”,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却以最质朴的真理,唤醒了人们对历史根基的敬畏。在信息迭代加速的当下,这句话恰似一声沉稳的提醒:我们脚下的康庄大道,从来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前人用热血与汗水铺就的征程。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近乎空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外部还有帝国主义的封锁与核讹诈。正是毛主席那一代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扛起了改天换地的重任。他们带领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搞建设,在一片废墟上搭建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从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从810亿元到5690亿元的飞跃;他们顶着重重压力突破尖端科技,“两弹一星”的腾空而起,让中国摆脱了核威胁,奠定了大国地位,没有这些,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他们踏遍山河兴基建,成昆铁路凿穿悬崖峭壁,大庆油田打破“中国贫油论”,三线建设在深山里埋下工业火种,这些硬核家底,成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底气所在。而今,我们享受着5G全覆盖的便捷、高铁驰骋的高效、航天探索的辉煌,却容易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淡忘了起点的艰辛。总有人将历史割裂,仿佛改革开放后的腾飞是无源之水,却忘了没有当年建立的工业体系、普及的教育医疗、凝聚的民族向心力,后来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就像“东方红一号”发射时,全国近60%的通信线路全力保障,60万群众守护通信线路,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众志成城的奋斗精神,正是毛主席那一代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在滋养着国家发展。《新闻联播》的这句表态,不是怀旧,而是明辨因果的清醒。它提醒我们,巨人的肩膀从来不是天然存在,而是前人用奉献与坚守铸就;今天的岁月静好,都源于当年的负重前行。铭记毛主席那一代人的付出,不是沉湎过去,而是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唯有不忘来路,才能更坚定地走好前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对前人的感恩,正是我们穿越风雨、持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新闻联播提毛主席:不忘来路,方知前行之力《新闻联播》中一句“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毛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11-15 22:45: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