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美国终于正式宣布了! 11月11日,美国政府直接摊牌,宣布美国不再给乌克兰付钱了,还强调美国因乌克兰局势受损,此前已为乌克兰花费3500亿美元。现在他们通过北约向我们付款。 3500 亿美元不是小数目。这笔钱相当于美国两年的国防预算增量,涵盖了武器装备、经济援助和民生支持等多个方面。 光是炮弹就送了超过 200 万发,还有各类装甲车、防空系统,这些物资曾是乌克兰前线的重要支撑。突然断供,等于抽走了最关键的补给线。 美国的态度其实早有苗头。今年 7 月,就有消息说美国几乎停止了炮弹和零部件供应,当时乌方官员猜测是白宫在施压。 只是那时还没彻底摊牌,直到 11 月 11 日,特朗普在记者面前把话说死,才算正式撕破脸。 背后的考量不难理解。美国国内对援乌的争议越来越大,不少民众觉得,与其把钱花在国外,不如解决国内的通胀和基建问题。 3500 亿美元分摊到每个美国纳税人身上,差不多是人均一千多美元,这样的开销很难一直获得支持。 转向北约要钱的操作更耐人寻味。美国一直觉得欧洲盟友在对乌援助上出钱太少,这次干脆把担子甩了过去。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现在是北约国家向美国付钱,再由美国提供武器。这等于把援助模式从 “美国买单” 变成了 “盟友集资”。 北约的反应显得有些被动。秘书长吕特之前还希望美国能灵活安排援助,没料到会迎来这样的摊牌。 欧洲国家的压力一下陡增,德国、法国这些主要经济体,原本的援乌金额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现在要填补 3500 亿美元留下的缺口,显然力不从心。 最慌的还是乌克兰。美国的援助占了其获得外部支持的近六成,一旦断供,前线的武器、弹药都会很快见底。 之前乌方还在指望新一轮援助来推进冬季防御,现在这个计划恐怕要彻底落空。有消息说,乌克兰国防部已经开始清点库存,重新调整防御部署。 更麻烦的是连锁反应。欧洲国家要是跟进缩减援助,乌克兰的经济和军事都会陷入双重困境。 民生方面,冬季的能源供应、粮食分发都依赖外部资金,这些缺口短期内很难补上。 国际舆论场上的讨论已经炸开。有人觉得美国是在推卸责任,也有人认为持续输血本就不现实。 对比之前美国高调援乌的姿态,如今的转向确实让人唏嘘,3500 亿美元的投入没能换来预期结果,最终还是选择了止损。 乌克兰的处境成了最大的未知数。失去美国这个最大金主,又要指望北约盟友凑钱,后续的援助能否及时到位还是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