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钍反应堆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电脑前去世…… 徐洪杰出生于江苏,早年经历农村劳动

千金不及冰麒麟 2025-11-14 23:28:53

中国钍反应堆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电脑前去世…… 徐洪杰出生于江苏,早年经历农村劳动,后通过1977年恢复高考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拒绝国外高薪机会,选择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从事粒子加速器研究。那时研究所条件有限,他从基础实验入手,逐步积累经验。1995年,国家启动上海光源项目,这是一个投资巨大、风险高的科学工程,旨在建造世界级同步辐射光源。徐洪杰虽无直接经验,却主动承担加速器系统责任。项目周期长达15年,他组织团队从零起步,攻克真空系统和磁铁设计难题。团队规模扩至百余人,他注重细节管理,确保近10万个信号接头准确连接。设备价值达数亿元,进场时零丢失,这在当时国内罕见。2009年,光源建成运行,已服务全国5万多名科研人员,产出2万多项实验成果。它成为中国大科学装置的标志,推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进步。徐洪杰的贡献不止技术,还包括团队建设和资源协调,他担任项目经理部总经理,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 2009年,徐洪杰转战钍基熔盐堆研发,这项技术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初步探索,但国际上已停滞,国内基础薄弱。中国钍资源丰富,储量可支撑人类能源需求数万年,成功开发将实现能源独立和清洁转型。他领导的团队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起步,初期仅几十人,任务包括复现国外旧技术并创新。两年内,队伍扩充到三四百人,迁至甘肃武威戈壁,建立实验基地。那里条件艰苦,团队专注核心难题,如熔盐腐蚀和燃料循环,避免短期学术产出。八年里,他们自主研发新材料和技术,填补多项空白。徐洪杰强调长期投入,认为核领域无捷径,需要二三十年积累。他推动“三步走”战略:先建实验堆,再上研究堆,最后示范堆。这套路径清晰,层层递进,确保技术可靠。项目不发论文、不申奖,全部精力投向工程实践。食堂成为唯一新建设施,许多成员一年离家不足60天。这种专注让团队在荒漠中扎根,逐步接近目标。钍基熔盐堆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和效率,高温熔盐冷却避免传统堆的熔毁风险,燃料利用率高,废料少,有望助力双碳目标。 2023年10月,2兆瓦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首次临界,这是全球唯一运行的此类堆。临界意味着链式反应自持,标志工程进入稳定阶段。次年6月17日,正值中国首枚氢弹成功纪念日,实验堆满功率运行,输出稳定,验证了系统耐久性。这些里程碑源于团队对材料和控制系统的优化,如开发耐腐蚀合金和精密温度调控。徐洪杰全程把关蓝图,强调数据驱动决策。项目中,中国钍资源优势凸显,燃料成本低,运行周期长。国际上,美国橡树岭实验室曾于1960年代测试类似堆,但因资金中断。中国项目则持续推进,填补空白。2024年,堆运行数据公开,显示热效率超40%,远高于传统压水堆。团队还解决燃料再处理难题,确保闭合循环。徐洪杰视此为国家战略需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项目不只技术突破,还带动产业链,上海成为供应链中心,企业参与部件生产。戈壁基地辐射周边,培养年轻人才数百名。他们从基础学习起步,逐步承担子系统责任。这种梯队建设,确保项目可持续。 2025年9月14日8时15分,徐洪杰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办公室电脑前逝世,享年70岁。屏幕停留在为本科新生准备的课件上,内容涉及钍燃料循环。他一生两次从零起步,先建上海光源,再拓钍基熔盐堆,总计31年心血。逝世时,项目正值关键节点,一个月后将完成钍铀核燃料转换。这是实验堆首次实现燃料在线转化,验证了堆内繁殖能力。转换成功意味着钍可转化为可裂变铀-233,燃料自给率大幅提升。中国由此在第四代核能领域领先,全球无先例。徐洪杰虽未亲见,却奠定基础。他的离去引发中科院深切悼念,讣告称其为优秀党员和开拓者。团队成员忆及他的细致,如破格提拔青年和规划十年发展。逝世后,研究所封存办公室,整理手稿,继续推进。媒体报道强调其贡献,复旦大学等校友机构组织追思。 10月23日,钍基熔盐实验堆完成钍铀燃料转换,控制系统记录数据平稳,热输出达预期。 中国科学院随后发布消息,确认这是全球首例运行堆内转化,奠定技术领先地位。后续,团队推进研究堆设计,规模扩至10兆瓦,预计2028年投运。示范堆规划中,功率更高,融入电网。上海供应链已成型,数十家企业供应管道和阀门,推动工业化。钍堆安全特性突出,无需高压容器,地震区适用。废料产生少,放射性衰减快,环保效益大。项目支撑双碳目标,预计到2030年贡献清洁电力份额。国际合作初现端倪,中国分享数据,吸引关注。徐洪杰的蓝图文件仍在使用,标注节点清晰。年轻骨干接棒,戈壁基地灯火不灭。整个进程显示,中国核能从跟跑到领跑,靠的就是积累和担当。钍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巨大,有望重塑全球能源版图。项目还带动地方经济,武威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就业增加。这种多维影响,超出技术范畴。

0 阅读:4
千金不及冰麒麟

千金不及冰麒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