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向中国低头!”6年前,一日企表示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便以1

墨韵兰亭 2025-11-14 19:15:55

“宁死不向中国低头!”6年前,一日企表示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便以1块的价格,把50%股份卖给了长安,就这样退出了中国市场,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怎样了?   要说铃木在中国最风光的时候,那可是不少老司机的青春。上世纪九十年代,咱们老百姓刚有点闲钱想买车,图的就是个便宜、耐造,铃木正好戳中了这个心思。   1993年它跟长安合作搞出长安铃木,后来又拉上昌河弄了昌河铃木,奥拓、羚羊、雨燕这些小车一跑上街头,立马就成了“国民神车”。特别是奥拓,三四万就能开回家,省油不说还皮实,修起来也便宜得没边儿,一度占了国内微型车市场一半的份额,连驾校都全用它当教练车。   可铃木是靠小车发家,最后也栽在了小车上。2010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变样了,老百姓钱包鼓了,开始喜欢大空间、高配置的SUV和家用轿车,哈弗H6、吉利帝豪这些国产车也越做越好。   但铃木偏要钻牛角尖,当时的社长铃木修认定“小型车才是未来”,死活不愿多花钱搞研发造大车。中国团队好几次建议推出SUV,都被他怼了回去,甚至放话“中国人不懂真正的汽车”。   固执的代价来得特别快。从2012年开始,长安铃木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差,巅峰时能卖三十多万辆,到2017年就只剩十五万辆了,昌河铃木更惨,一年卖不了一万辆。   2018年铃木终于扛不住,一边喊着“不低头”,一边用1块钱的象征性价格把长安铃木的股份转了出去,彻底退出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当时它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觉得印度市场跟当年的中国差不多,转头就把所有资源都砸去印度,还花42亿美元在当地建了第二家工厂。   可印度市场压根不是“第二个中国”。刚开始铃木靠小型车在印度卖得还行,一度占了当地近一半的市场,但好景不长。印度政府突然收紧排放法规,铃木那老掉牙的发动机根本跟不上趟,只能紧急砸钱升级。   更要命的是,比亚迪、MG这些中国车企带着新能源车杀了过去,续航长、配置高的电动车,直接把铃木的燃油小车按在地上打。到2023年,铃木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跌到了38%,利润也比去年少了22%。   屋漏偏逢连夜雨,铃木的“日本制造”金字招牌也接连砸了。2018年被查出6401辆汽车篡改油耗和尾气数据,社长鞠躬道歉却死活不肯召回;2024年又曝出38种车型认证造假,涉及五百多万辆车,当天股价就跌了5%。   今年更惨,咱们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依赖稀土造零件的铃木,成了第一家被迫停产的日本车企,主力车型雨燕的生产线停了快三个月,损失上亿美金。   为了活下去,铃木也玩起了跨界,2024年跟SkyDrive公司合作造“飞行汽车”,说要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亮相,可这东西现在还在瞎琢磨阶段,连啥时候能批量生产都没个准信。它还跟丰田合作搞电动车,结果造出来的车续航才300公里,连中国二线品牌都不如。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铃木排第441位,比2018年退出中国时还掉了五十多名。   再看它放弃的中国市场,现在早成了新能源车的天下,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就突破900万辆。长安汽车靠着吃透铃木的技术,推出的UNI系列一年能卖二十多万辆。铃木估计也后悔了,2021年偷偷把摩托车业务又塞回中国市场,可乘用车市场早就变天了,街上跑的铃木小车越来越少,只剩老车主还念着当年的奥拓。   说到底,铃木不是输给了市场,是输给了自己的傲慢。它总觉得靠老经验就能复制成功,忘了市场这东西一直在变,尊重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企业活下去的根本。现在的铃木,中国这个“大蛋糕”丢了,在印度又焦头烂额,曾经的“国民神车” maker,最后成了汽车行业的反面教材。

0 阅读:4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