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有想到,贵州一网友拍下,一老奶奶喂猪时,因为猪食盆离圈门口太远,老奶奶便指挥猪让其把食盆叼过来,没想到猪还真听话照做了。视频可见,这头大黑猪见老奶奶来喂它时,显得非常兴奋,但因食盆在另一边,老奶奶又手脚不便,老奶奶便用勺子叫猪让其把圈里盆子叼过来,不料几句吩咐后,这猪还真用嘴叼其食盆,照做的将盆子放到了门口。而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也是引起了网友们的一片热议。 视频里的细节越看越暖心!老奶奶头发花白,背有点驼,手里拄着根竹拐杖,慢慢挪到猪圈门口时,还轻轻喘了口气。她手里的铁勺子敲了敲猪圈栏杆,嘴里念叨着贵州方言:“过来,把盆儿叼过来嘛”,声音不大却带着熟稔的语气。那头大黑猪大概有两百多斤,浑身油光水滑,见老奶奶来了,立马摇着粗尾巴凑到栏杆边,鼻子哼哼着蹭了蹭老奶奶的手背,活像个撒娇的孩子。等老奶奶重复了两遍指令,它转头看了眼角落里的食盆,犹豫了两秒,便迈着笨重的步子走过去,用嘴轻轻咬住盆沿,小心翼翼地转身,生怕把盆里残留的猪食洒出来,一步步挪到门口,轻轻放下后还抬头望了望老奶奶,像是在邀功。 网友们的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有人笑着调侃:“这猪怕不是成精了?比某些调皮的小孩还听话!” 还有人分享类似经历:“我老家的老黄牛也能听懂指令,我爷爷喊它‘拐弯’‘停下’,它都能照做,农村的动物真的通人性!” 但更多网友看了视频后忍不住心疼:“老奶奶看着年纪不小了,手脚还不便,喂猪都这么费劲,希望家人能多照顾照顾她。” 也有人注意到细节:“猪能听懂指令,肯定是老奶奶天天喂它、跟它说话,长期相处下来才有这么深的默契。” 这头“聪明猪”的背后,藏着的是农村里人与动物最质朴的陪伴。拍摄视频的网友后来透露,老奶奶今年78岁,家在贵州黔东南的一个小山村,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伴去世得早,她一个人守着老房子,靠着几亩地和这头猪过日子。这头猪是她一年前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小猪仔,每天早晚两次喂食,她都会一边拌猪食一边跟猪说话,虽然知道猪听不懂复杂的话,但她觉得有个“伴儿”说话不孤单。久而久之,猪竟然慢慢能分辨她的语气和简单指令,比如“过来”“别动”,这次让叼食盆,也是她第一次尝试,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农村里的牲畜,从来都不只是“财产”,更像是家人般的存在。老奶奶说,这头猪很懂事,平时从不乱拱圈,冬天冷的时候,会蜷缩在角落里乖乖睡觉;夏天热的时候,见她在院子里纳凉,还会把头伸出栏杆,让她摸一摸。她给猪起了个名字叫“大黑”,每次喊名字,大黑都会有反应。“等年底把大黑卖了,就能给孙子交学费了。” 老奶奶说这话时,眼里满是期盼,大黑像是听懂了,轻轻蹭了蹭她的手。 其实,动物的“聪明”,本质上都是主人的“用心”换来的。就像这头大黑猪,它能听懂老奶奶的指令,不是因为它天生聪慧,而是因为老奶奶日复一日的喂养和陪伴,让它对老奶奶产生了信任和依赖。在农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看家护院的狗能分辨家人和陌生人,耕地的牛能跟着主人的节奏前行,就连下蛋的母鸡,都会在主人来收蛋时主动让出位置。这些动物用它们的方式,回应着主人的善意,成为农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频走红后,有网友给老奶奶寄去了方便喂食的工具,还有当地的村干部上门了解情况,表示会帮忙照顾老奶奶的生活。老奶奶感动地说:“没想到大黑还能帮我‘出名’,谢谢大家的关心,我现在日子挺好的,大黑陪着我不孤单。” 这段简单的视频,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精彩的剧情,却打动了无数人,因为它展现了最纯粹的美好——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陪伴与默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却忘了这些质朴的情感最能温暖人心。老奶奶和大黑猪的故事告诉我们,善意从来都是相互的,你对动物付出真心,它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你。这种跨越物种的陪伴,不分高低贵贱,却能给人最踏实的慰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